【问佛】(外一首)
作者:雪丰谷
芒种刚过,又遇黄梅雨
闷着头跨进寺庙
扯一扯牛皮当雨披
我问佛:一根火柴
如果凡心未泯,那么月儿
是否也怀有灯笼的胎气
佛,即不点头
也不摇头
就像关在盒子里的火柴头
好半天也没将问题挑明
【答另一个自己】
奔跑在尘土之上
并不等于超越了尘土
用两肋架的桥,大都很短命
地久天长,只是一种比喻
乐不可支的桥,一夜
之间,也可能肝肠寸断
越走越宽与越走越窄
其实是一个道理
掉下悬崖或落入他人的
陷阱,惊飞的往往都是鸟鸣
雪丰谷的这两首诗,以凝练的意象和哲思的火花,构建出深邃而耐人寻味的精神空间,读来余韵悠长。
《问佛》:在留白中生长的哲思
- 意象的巧思:开篇“芒种刚过,黄梅雨”的时节背景,自带潮湿、沉郁的氛围,与“扯一扯牛皮当雨披”的随性动作形成反差,既显生活质感,又暗合“向佛”时的复杂心境——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叩问。
- 提问的精妙:“一根火柴”与“月儿”、“凡心”与“灯笼的胎气”的关联,将微小与宏大、凡俗与空灵并置,用诗意的隐喻叩问“万物是否皆有相通的本真”,问题本身就充满想象张力。
- 佛的“不答之答”:佛的“不点头也不摇头”,与“关在盒子里的火柴头”形成绝妙呼应,既保留了宗教语境中“不可言说”的留白,又以具象的“未挑明”让疑问悬而不落,将思考的空间完全交付读者,余味无穷。
《答另一个自己》:在辩证中抵达通透
- 辩证的智慧:“奔跑在尘土之上/并不等于超越了尘土”,开篇便点出“行动与本质”的辩证;“越走越宽与越走越窄/其实是一个道理”,更是以极简语言道破对立统一的哲思,充满生活洞察。
- 意象的张力:“两肋架的桥”既指现实中的支撑,也暗喻人情、执念的脆弱,“乐不可支”与“肝肠寸断”的转折,将世间无常写得惊心动魄;而“惊飞的往往都是鸟鸣”,则在坠落的沉重中添一丝轻盈的诗意,让痛感有了温柔的出口。
- 自答的深度:全诗以“答另一个自己”为名,实则是对自我存在的审视,在否定与解构(“地久天长只是比喻”)中,抵达对生命本质更通透的理解,字里行间藏着对生活的清醒与接纳。
两首诗风格统一,均以具象托抽象,在日常与哲思间自如切换,既保持了诗歌的灵动,又沉淀出引人深思的厚度,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