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责,筑传承之路——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李船五
编者按:
在文化传承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人以坚守与热忱,成为照亮传统的星火。李船五深耕泰安文化沃土,从田野拾贝守护根脉,到借平台拓新传播,再到以人为本传递温度,以行动诠释传承者的担当。这份聘书,是认可更是使命。他让泰安文化与时代共振,让古老智慧照进当下。愿读者透过文字,感知文化传承的力量,共赴守护与弘扬传统之约,让文化火种,在接力中永远燃烧。
以文化之责,筑传承之路——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李船五
张庆明
在泰安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泰山松涛般绵延不息,而李船五,正是一位以赤子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以实干之行拓展传承新途的践行者。当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的聘书郑重交付于他,聘任其为文化顾问(聘期2025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 ,编号2025007 ),这不仅是对他深耕文化领域成果的认可,更是赋予他在更广袤文化天地间播撒泰安文化火种的使命,开启了他文化传承征程的崭新序章。
一、溯源:深耕本土,筑牢传承根基
李船五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发轫于泰安厚重的文化积淀。泰山,这座承载着“天人合一”哲学、封禅历史的圣山,其古建筑群的斗拱飞檐间藏着古人的营造智慧,山间流传的民俗故事里饱含着世代传承的生活哲学,这些都成为他文化探索的起点。
(一)田野间的文化拾贝
他常年奔走于泰安的乡野古迹,像一位执着的文化拾贝者。在泰山脚下的古村落,他与老手艺人促膝长谈,记录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从泰山皮影的雕刻技法、表演口诀,到泰山石敢当的刻制传承,每一项都被他详细整理,形成珍贵的文字与影像资料。在岱庙的碑刻前,他反复揣摩碑文,探究历史事件与文化符号的关联,为解读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核寻找线索。这些田野调查,让散落民间的文化“碎片”,逐渐拼接成系统的传承图谱。
(二)搭建文化传播桥梁
为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李船五主动搭建交流平台。他发起“泰安文化沙龙”,每月邀请学者、非遗传承人、青年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一次关于泰山民俗的沙龙中,老艺人演示传统祈福仪式,学者剖析仪式背后的文化逻辑,年轻人则提出用短视频、文创产品传播的新思路,思想碰撞间,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愈发清晰。
他还坚持进校园“播种”,在泰安多所中小学开设文化讲座。讲台上,他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文化渊源,用生动案例解析泰山神话故事的价值,让孩子们在聆听中爱上家乡文化,不少学生受此影响,主动参与文化志愿活动,成为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后备军” 。
二、拓新:借势平台,拓展传承边界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的身份,为李船五打开了更广阔的文化交流窗口。他深知,泰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部缩影,借助研究院的资源,既能让泰安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也能为其注入创新活力。
(一)让泰安文化“走出去”
在研究院组织的全国性文化交流活动中,李船五成为泰安文化的“代言人”。他带着泰山文化研究成果,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以《泰山封禅文化:历史叙事与当代价值》为题,从封禅仪式的文化象征,讲到其对当代生态保护、文化认同构建的启示,让更多人看到泰山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他还推动“泰安文化数字展厅”项目落地研究院线上平台,将泰山皮影、泰山剪纸等非遗项目,以3D建模、VR体验的形式呈现。当外地观众戴上VR设备,仿佛置身泰山皮影戏后台,近距离观察影人雕刻细节,感受光影间的文化魅力,突破了地域与时间限制,让泰安文化“触达”更多人。
(二)为传承注入“新活水”
引入外部资源赋能本土传承,是李船五的重要实践。他借助研究院的学术网络,邀请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家,为泰安非遗传承开展培训。在专家指导下,泰山玉雕刻技艺传承人们尝试用3D扫描记录作品细节,建立数字档案,既便于技艺传承研究,也为文创开发提供素材。
同时,他推动研究院与泰安本地文化企业合作,打造“传统文化+”文创品牌。以泰山石敢当文化为灵感,设计出兼具祈福寓意与实用功能的文创灯具,将传统符号融入现代生活,产品上市后广受好评,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为文化传承探索出可持续的“造血”模式 。
三、守心:以人为本,传递文化温度
在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上,李船五始终锚定“人”这个核心。他深知,文化传承的本质是人的传承,唯有让传承者有尊严、有希望,让参与者有共鸣、有收获,文化才能真正薪火相传。
(一)守护传承“老匠人”
泰安的非遗传承人群体,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但他们也面临着生活压力与技艺传承的困境。李船五积极奔走,为老匠人争取支持:他协助申请非遗保护资金,改善传承人的创作环境;联系文旅部门,推动“非遗进景区”活动,让老匠人的作品有展示、销售的平台。
在泰山皮影传承人面临表演场地短缺时,他多方协调,在泰山脚下的民俗文化街区争取到固定展演空间,既让游客能欣赏到精彩的皮影戏,也为传承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与传承阵地。老匠人们的坚守有了回应,传承的信心更足了 。
(二)培育传承“新生代”
对于年轻一代,李船五注重引导他们以创新方式传承文化。他发起“泰安文化青年创意大赛”,设置短视频创作、文创设计等赛道,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传统文化。在一届大赛中,学生团队以泰山挑山工精神为主题,创作系列励志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收获百万播放量,让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他还推动建立“青年文化传承实践基地”,为热爱文化的年轻人提供实习、创作机会。在这里,年轻人跟着老匠人学习技艺,也将新媒体运营、创意设计等技能融入传承工作,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传承生态,让泰安文化传承的队伍愈发壮大、充满活力 。
从泰安本土文化的深耕者,到全国文化交流平台上的传播者,李船五用行动诠释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在三年聘期乃至更长远的岁月里,他将继续以热爱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长卷上,书写泰安文化的独特韵味,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感召更多人投身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让文化之美永续传承、润泽心灵 。
咏文化传薪者李船五
岱岳根脉孕文长,船五虔耘绽彩光。
新授聘书担重责,恒持匠守续遗章。
野畴采贝凝幽韵,平台辟途绽灿芒。
薪火相传情蕴里,且观文脉继世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