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作品
☘️《新荷叶·出伏入秋寄怀》
残暑余威,金风暗动谁知?
疲咽鸣蝉,已无高唱狂痴。
莲花淡定,有暗香、优雅娴姿。
炎凉初换,夏秋俱是佳时。
篱菊欣荣,倦眸嘱望花期。
四季芳华,此开他落相宜。
闲愁可弃,浮生短、百岁能几?
且行且惜,我将诗酒同持。
(黄裳体)
❊ ❊ ❊ ❊ ❊ ❊
🌹【吉特赏析】
《新荷叶·出伏入秋寄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由夏入秋的自然景致,情感与景物交融。上阕通过蝉鸣减弱、莲花暗香,展现夏末秋初的宁静淡雅;下阕借篱菊之荣,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悟及对生活的珍惜。词作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哲思。结尾“且行且惜,我将诗酒同持”升华主题,鼓励人们乐观生活,珍惜当下,富有哲理与韵味。
🔸🔸🔸🔸🔸🔸🔸🔸🔸
🔸🔸🔸🔸🔸🔸🔸🔸🔸
王建群作品
☘️《婆罗门引·夜吟知秋》
夜空月朗,婆娑树影探灯窗。
披衣尚怯微霜。
不倦蝉声些许,扰我索枯肠。
谢甘霖泽被,送此清凉。
山高水长。叹境遇、问苍茫。
浪迹天涯久矣,霜鬓羞囊。
情任诗酒,老吾老、天教我疏狂。
春夏度,再望秋光。
(曹组体)
❊ ❊ ❊ ❊ ❊ ❊
🌹【吉特赏析】
《婆罗门引·夜吟知秋》以月夜景致开篇,树影婆娑映衬窗灯,微霜添凉意,蝉鸣扰思绪,意境悠然。上片借自然景象抒怀,感激夏夜甘霖带来的清凉。下片笔锋一转,抒发浪迹天涯的感慨,霜鬓空囊,自嘲中带着无奈。末以诗酒为伴,老来疏狂,寄情于四季更迭,尤望秋光,展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词作景情交融,言辞简练,意蕴深远。
🔸🔸🔸🔸🔸🔸🔸🔸🔸
🔸🔸🔸🔸🔸🔸🔸🔸🔸
王建群作品
☘️《五律·夏秋之交吟怀》二首
一. 残夏清梦
晓露凝荷盖,朝辉耀树巅。
风过湖水皱,日出彩霞燃。
此夏依然热,我心如旧翩。
听蝉午间寐,清梦柳丝缠。
二. 秋光霜色
倏忽秋光至,衰年若许哀。
曾经攀峻岭。今日怯楼台。
得获三车誉,何堪七步才。
东篱为菊拓,苦待傲霜开。
❊ ❊ ❊ ❊ ❊ ❊
🌹【吉特赏析】
这两首五律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首篇《残夏清梦》细腻地描绘了夏末的自然景象,通过晓露、朝辉、湖皱、彩霞等意象,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内心悠然自得的情态,在听蝉午寐、清梦柳缠中得以体现,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之感。 次篇《秋光霜色》则转向抒发对秋至的感慨与自我反思。从昔日攀岭的豪情到今日怯楼台的无奈,对比鲜明。虽有“三车誉”的成就,却仍感“七步才”的不足,诗人以东篱种菊、苦待霜开的坚韧,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期待。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富有哲理意味,均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造诣。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