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48

三线交通往事:山与路
由穆宝忠《小三线军工厂的交通》想到的
张明泉
三线当年事可讴,深山建厂忆曾游。
羊肠路险凭双足,敞篷车寒载客流。
地排输粮供旦夕,吉普迎官伴岁秋。
终逢公交穿岭过,一车欢语解千愁。
转产民品声名起,山菊金牌誉九州。
今日城乡皆坦道,回看往事韵长留。
——题记
看完穆书记这篇关于山东红光化工厂交通变迁的回忆,仿佛翻开了一本泛黄的工作日记,那些在崎岖山路上跋涉的身影、解放牌卡车上的刺骨寒风、丢失又找回的儿童鞋,都如此鲜活地跃然纸上。这些看似平凡的交通细节,实则承载着一代三线建设者特殊的历史记忆,是理解那个特殊年代集体奋斗精神的一把钥匙。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三线建设将现代工业体系嵌入中国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这种空间布局的战略考量,却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
文章开篇描述的景象极具象征意义——
一块露天木牌标示的"广里店候车点",成为连接山沟工厂与外部世界的唯一节点。三公里山路,在今天不过是几分钟车程,对当时的建设者而言,却意味着必须用脚步丈量的漫长距离。这种空间隔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文化空间——
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军工社区"。
岱崮景色拍摄军工遗址记录片时,我有幸去红光厂旧址,亲历了这种感觉。
物资运输的困境尤其凸显了初创时期的艰难。当厂里唯一像样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供领导使用的北京吉普时,借用村里的地排车运送面粉蔬菜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白手起家"的真实含义。
山东化工厂支援解放牌卡车的细节,揭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全国一盘棋"协作精神。这种跨单位的支援不是简单的物资调拨,而是一种社会主义工业文化的体现——重点建设项目享有某种超越常规程序的资源调配特权。
探亲途中的"寻鞋记",以微观视角展现了宏观历史。一只丢失的儿童鞋成为记忆的锚点,将个人体验与时代背景紧密连接。
亲戚从胶东到工厂"一天半"的旅程,客栈夜宿、公交错过、山路跋涉的层层阻碍,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三线生活图景。这种"慢交通"体验与当代高铁时代的"时空压缩"形成强烈反差,恰恰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跨越。
春节运输的场景最具视觉冲击力——十几辆解放牌卡车在雪中列队,裹着厚重棉衣的职工如沙丁鱼般挤在敞篷车厢里,下车时双腿冻僵需要相互搀扶。这种集体迁徙仪式,既是对家庭团聚渴望的满足,也是对日常封闭生活的暂时逃离。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人的身体记忆最为深刻,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成为一代人共同的情感密码。
孙明光副厅长推动开通专线公交的经过,展现了计划经济时代"问题解决"的特殊路径。工作组"三同"原则下的调研,上级部门的快速批复,招待所提供的食宿安排,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行政响应机制。两辆公交车的开通不仅是交通便利的提升,更是国家对三线职工生活关怀的象征性表达,其心理慰藉作用可能远大于实际运输功能。
从"军转民"的成功转型到"山菊花"精、"奥波"啤酒的获奖,交通改善与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值得思考的是,当工厂达到鼎盛之时,也正是三线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完成之际。文章结尾对当下山东交通网络的描述——村通柏油路、县连高速、私家车普及——不仅是对比,更是一种历史评判:当年的艰难困苦,正是今日繁荣的基石。
这些交通记忆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记录了普通建设者在宏大历史中的真实处境。山路上的每一步,卡车上的每一阵寒风,公交站旁的每一次等待,都是对"艰苦创业"最朴素的诠释。当今天的我们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时,不应忘记那些曾经用脚步丈量山路的建设者,是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为中国工业的纵深布局开辟了道路。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目标的达成,更在于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者们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用双手建起的不仅是工厂,还有一种在困境中求发展的坚定信念。当"山菊花"绽放全国之时,那些曾经泥泞的山路,已化作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2025.8.11于琅琊

作者简介:
张明泉,山东沂水人。1947年出生,1966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会计师。
山东英模网总编辑;
山东诗词学会、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
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会员;
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指导专家;
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
临沂市(军工社区)“三线军工记忆馆”馆长;
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秘书长;
临沂市银雀街道文联名誉主席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杂志副主编。
其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书法,篆刻等作品分别在临沂日报,银雀诗集,沂蒙当代诗词选,中国作者,
华夏作家等刋物发表。
其书法作品在周恩来总理逝世十周年,奧门回归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金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