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一段军民鱼水情
作者:刘风高

1985年,我在辽宁锦西海军飞机场当兵。这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和一位同乡战友,受出差在外的一位战友的委托,去离锦西有100里地的一个小山村,去看望这位战友在武警部队刚入伍不久的一位亲戚,当时他们部队正在那里执行任务。那天吃过早饭,我和这位同乡战友从锦西长途汽车站坐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一个小镇上下了车。经过打听我们才知道,这个小镇离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的塔山不远,我们要去的那个小山村就在塔山附近,离这里还有30多里地,而且没有大路可走。只有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山路,别无选择,我俩只好踏上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羊肠小路。东北的冬天是寒冷的,那天刮着西北风,风沙迷漫,阴着天好像要下雪,当时我俩头戴大盖帽,里边穿着棉衣棉裤,外边穿着棉大衣,脚穿棉皮鞋,够笨重的,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相当费劲。走了一个多小时累的我俩呼呼直喘,仍然看不见小山村的影子,看来中午之前是赶不到目的地了,都怪我俩没经验,准备不足,现在是又渴又累,肚子也饿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咬着牙走下去。正当我俩走到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往哪条路口走时,忽然发现后边来了两辆自行车,嘿!这路上还有人骑自行车过,真是没想到,还没等我俩停下转身问路时,骑自行车的两人竟停了下来,前边的是位大嫂,大约四十岁左右,齐耳短发,瘦脸、中上等个头,一脸的沧桑,头上蒙着农村妇女常见的深蓝色头巾,穿着一身既陈旧又得体的深花色棉衣裤。后面的大哥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年龄和大嫂差不多、瘦长脸、两只有神的眼睛、脸上总是带着含蓄的笑容。大哥身穿黑色粗布旧棉衣、头带短兔毛棉帽、脖子上围着深色粗线围巾。只见大嫂面带笑容走到我们面前大声问道,解放军同志你们到哪里去,我说到前面村子里武警部队办事,大嫂哎呀一声说,离村子还远那,还有二十多里,你俩这么走什么时候能到哇,说着瞅了一眼后面的大哥,说我俩驮着你俩走吧,我俩忙说不用不用你们快走吧,这时一直含笑不语、憨厚、淳朴的大哥也热情的说快点上来吧,咱们一起走要不天要下雪了,大雪封住路你俩更走不了了,争执不下我俩只好说,那由我俩驮着你们吧,快人快语的大嫂说,你们没骑惯这山路,骑不了,我们习惯了,快走吧!就这样大哥大嫂驮着我俩一路颠簸走了二十多里山路,中午赶到了小山村,当我问起大哥大嫂在村子哪住时,大嫂看了大哥一眼微笑着说,其实我俩并不在这个村里住,离这个村还有十五里路,在遇到你们的那个岔路口我们应该往另一个路口走了,怕你们迷路找不到这里,又拍一会儿天下雪后你们走山路有危险,我俩才说和你们同路,看到你们平安到达这里我们也放心了。我和战友非常感动,不知怎样感谢大哥大嫂才好。多好的老区人民啊,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之所以在辽沈战役、锦州战役、塔山阻击战等取得胜利,与老区人民的支援是分不开的。当我俩千恩万谢的送别大哥大嫂时,望着她们在寒风中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地想到,这位大嫂多像沂蒙颂中的“红嫂”啊!我和战友找到了武警部队,见到了战友的这位亲戚,很快我们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饭,这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白雪覆盖着大地,已经看不见哪是路哪是沟了,如果没有大哥大嫂的帮助,我和战友还在狂风暴雪中艰难的…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我早已离开锦西飞机场转业回到了唐山我的家乡,当年与我同行的那位战友二十多年前在部队早已因病离开了人世,当年委托我们的那位战友也就地转业留在了锦西,他在武警部队当兵的那位亲戚我想也应该早就退伍回老家娶妻生子了吧。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往事都淡忘了,可是四十年前在锦西去塔山小山村半路上偶遇大哥大嫂受到她们帮助的情景却深藏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时候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人的一幕幕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善良、朴实、快人快语的山村大嫂,憨厚、淳朴、笑而不语的山村大哥,我怎能忘记你们,我估计现在你们应该有八十岁了吧,一定是儿孙满堂,安康幸福,安度晚年吧!祝你们长命百岁!好人一生平安!
每到“八一”建军节我就会想起四十年前的这段往事,想起帮助过我们的大哥大嫂,想起那难忘的军民鱼水情,我多想再回到当年啊……
2023年5月21日夜写于唐山
2025年7月31日修改于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