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说通过村支书换届选举事件,从选举僵局(李维家不愿参选、许志思品行不端)到刘贵主动请缨、再到镇党委考察任命的过程,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选拔的复杂性。
人物鲜活、立意积极,兼具现实意义与文学感染力。主角刘贵放弃城市事业回乡任职的情节,凸显了新时代青年“先富带后富”的责任担当,呼应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题。结尾“村民们很是期待”的留白,引发读者对乡村振兴图景的想象。
但是,对柳岸村现状的描写稍显单薄,若能增加自然环境或产业困境的细节,会更突出刘贵返乡的价值。同时,许志思的后续反应未交代,若能补充其态度转变或村民评价,可使主题更具层次感。
总之,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村级选举的“小切口”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大命题”。

(小小说)
新书记的到来
韩加宝

“老同学:你好!今天我要跟你讲一件我不想讲的事情: 今年我们村村支书要换届选举,我是全村二者之一的人选,可老支书你爸就是不推荐我,难道是我的礼送少了吗?”刘贵看着老家同学许志思发来的短信,眼睛瞪得大大的,心里五味杂陈:什么时候你许志思学会了送礼?又什么时候我老爸学会了收礼?不行!我得要回去一趟查个水落石出。刘贵放下手头上的活,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招呼二弟刘杰过来把厂里的事情交代给他。

刘贵开着车马不停蹄地向五百公里外的家乡柳岸村赶去,到家已是夜里十一点时分,没休息片刻就径直去了后面房间叫醒了老爸,开门见山地打问了事情。原来事情是这样:村支记今年即将换届选举,刘贵老爸刘支书已经六十岁该退休了,村支部推荐本村两个人选,一个是许志思,另一个是养鸡户李维家。李维家天天上街卖鸡卖鸡蛋,忙得不可开交,他怕耽误了养鸡就不愿来当这个村支书。而许志思很想当村支书,为了能当选,他悄悄地把一千块钱和两瓶茅台酒送到了刘贵老爸刘支书家,可刘支书随后气愤地将这钱和酒拿到了村部办公室,并对村两委五个同志说:现在会行贿,以后就会受贿;干部还未当,步子已走偏了;这样的人怎能当村支书?这个就是证据,绝不能让他当选!等别人当选后,再把东西退还他。

村支书换届村里的两个人选,一个品德不正当不了,一个只顾养鸡不愿当。可这次换届村里不能没有支书呀,怎么办?我来当!刘贵把想法和意愿告诉了老爸,老爸既是高兴支持,又有些疑惑不解——“刘贵:你在浙江开的服装厂生意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又在那儿买了房安了家,怎么能回来当村支书呢?”“外地办厂只能致富我一家人,回来当村支书我要全村人都得致富!”刘贵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语气里满满的自信心!
第二天,刘贵的两份“我要当村支书”的自荐书分别送达村支部和镇党委,自荐书用正楷整洁的字迹写得满满一张纸,其中最亮眼的三句话令人振奋:“本人积极要求担任柳岸村党支部书记!愿意将自己在浙江的工厂迁回家乡柳岸村,解决村民劳动就业。以后不断谋求新路子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恳求党组织及领导批准!”镇党委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刘贵,男,大专毕业,现年三十五岁,部队入伍八年,工程兵某排副排长,其间荣立三等功二次,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退伍后在浙江开办一家服装厂,工厂逐年发展壮大,现有员工80多人,仅来自家乡柳岸村的村民就超过40人,他们都说老板刘贵最有家乡情怀。

四天后,镇党委及政府一行五人驱车来到柳岸村与刘贵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面对面交流,刘贵把村支书形象地比喻部队带兵的指战员: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还要具有官兵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工作作风,做村民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在谈到如何搞好乡村发展和建设方面,刘贵深有体会地说:治村如治厂,处处要精打细算,事事要深思熟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村民着想,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把心中对柳岸村的美好梦想与发展规化倾吐给领导们,深得大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两周后,一张红色的任命书从镇政府党委办公室被送到刘贵手中,这可是镇党委和镇政府关于刘贵同志担任柳岸村党支部书记之事经过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后所作出的决定。刘贵手握这份沉甸甸的任命书,环视远眺柳岸村,心里总觉得这山青水秀的乡村里该增添些什么,他心里正酝酿着一幅图,这图是什么样?又能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村民们很是期待。

备注:
韩加宝,池州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