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诗人胡清普简介
胡清普、男、汉族、湖北仙桃市人、194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松滋退休干部、文学爱好者、素有“民间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雅称”、在今日作家、都市头条、当代新诗苑、云海蓝天、东方乐读.诗词楹联、齐鲁风诗社、中国基层党建网、金榜头条等平台投稿多篇。是中红网湖北编辑部副主任兼荆州站站长。民主与法制、省决策与信息荆州站顾问、名人名家网湖北文学社顾问。博鳌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论坛湖北代表处顾问。现居住在湖北荆州松滋市洈水镇。


晨读,与春日同行
作者/胡清普
审核/金玫瑰
总编/李淑林

春回大地,万象焕新。清晨,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品读,读书,是一种令人沉醉的爱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与晨读交织,恰似一幅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回望历史长河,众多知名学者皆珍视春日晨读的宝贵时光。他们谨遵“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的教诲,在春意盎然中,留下了一个个专注读书的身影,这些身影也融入了那些散发着春意的文字里。
宋代王禹偁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无花无酒无清明兴,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诗人刻苦读书,过着如山野僧人般清苦的生活。即便在清明佳节,别人外出踏青赏春,他却向邻居讨来灯火,在静谧的夜里继续埋头苦读。宋代杨万里在《和周仲容春月二绝句》中也有描述:“春伴花全退诗人尚道迟,惟应读书苦,声调作吾伊。”春已过半,百花纷纷凋零,而他一心沉浸于读书,无暇顾及赏花。在杨万里眼中,花开一季,终会随风消逝,唯有书香能长久相伴。读书虽苦,但那琅琅书声却悦耳动听。
读书之余,不少文人也会投身于春日的乡野,沐浴春光。他们独具慧眼,捕捉着世间万物的细微变化,从中参透读书之道。看那江边,一条大船平日搁浅,众人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推动。然而昨夜春水猛涨,如今大船竟如羽毛般轻盈地漂浮在江面上。这一幕,让我们不禁想起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寥寥数语,却蕴含深刻道理:读书需不断积累,读得越多,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就会愈发深刻。朱熹的另一首《观书有感》也广为流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从一方清澈如镜的水塘中领悟到,唯有不断读书学习,持续充实新知识、新能力,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莫要辜负这大好春光,这是许多文人对世人的恳切告诫。元代翁森在劝学诗《四时读书乐·春》中写道:“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春日的良辰美景,提醒人们这样的时节最宜读书。
在悠悠时光中探寻春日读书的鲜活记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熠熠生辉。1920年初春,在义乌市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陈望道专注攻读《共产党宣言》,并开始了中文全译本的首次翻译工作。他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以至于吃粽子时,竟误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还浑然不觉。回过神来,他感慨这就是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1936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其中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读书,与春天同行。智者圣贤们在读书时的那份专注与恒心,在春色的韵律中愈发彰显出精神与修养。这,应成为我们读书的标杆,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
写于松滋市洈水镇

读作家诗人爱心大使胡清普佳作
《晨读,与春日同行》有感
作者/阳光
读完作家诗人、爱心大使胡清普佳作《晨读,与春日同行》,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漫步于春日的书香小径,收获了知识的滋养与心灵的启迪。
春日与晨读的组合,宛如一场美妙的邂逅。春天本就是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而晨读则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当两者交织,便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画面。作者开篇点明这一主题,瞬间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书香与春意的世界。
历史上众多知名学者珍视春日晨读时光,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王禹偁在清明佳节仍苦读不辍,杨万里在百花凋零时一心向学,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读书的执着。这些古人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不应成为我们放弃学习的借口。在现代社会,我们拥有比古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珍惜时光,勤奋读书。
文人从春日乡野中参透读书之道的内容也别具深意。朱熹从大船在春水上涨后轻松漂浮的景象,领悟到读书需不断积累;从清澈的水塘中,体会到持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不仅要在书本中汲取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自然和社会现象中获得启示。
“莫负春光”的劝诫,如同一记警钟在我耳边敲响。翁森的劝学诗提醒我们,春日是读书的黄金时节,不应虚度光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忽略了读书的重要性。而春天的到来,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次提醒,让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与书为伴。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真理的力量。他对真理的追求和专注,以及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高度评价,都让我深刻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激励着我在读书的道路上,要保持对真理的敬畏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智者圣贤们在读书时的专注与恒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在春色的韵律中彰显出的精神与修养,应成为我们读书的标杆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珍惜春日时光,坚持晨读,不断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力量,追寻真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出品人简介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坡诗词学会会员、理事,仁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年年被名篇评为文学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