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官衙魅影
夜色如墨,县衙后院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将人影拉得老长。济公蹲在墙头的歪脖子树上,看着县令书房里晃动的两个影子。
"大人,那疯和尚坏了我们的大事!"是"玉面圣使"的声音,"我娘被他收了,信众也散了..."
"废物!"县令拍案而起,油光满面的胖脸上横肉直抖,"本官养你们这么久,连个疯和尚都对付不了?"
济公挑了挑眉,从怀里摸出个花生米丢进嘴里。原来这狗官才是幕后主使!
书房里,县令焦躁地踱着步:"明日我就派衙役去拿人,就说那和尚妖言惑众..."
"不可!"玉面圣使急道,"那济公有些神通,普通衙役奈何不了他。"
县令冷笑一声,从书架暗格取出个黑木匣子:"怕什么?这是我从龙虎山求来的'锁魂钉',任他什么高僧,中了此钉也要魂飞魄散!"
济公眯起眼睛,那木匣渗出缕缕黑气,显然不是什么正道法器。
突然,书房门被推开,一个师爷模样的人慌张跑进来:"大人!不好了!镇东头聚集了好多人,说要来县衙讨公道..."
县令脸色大变:"反了天了!"他转向玉面圣使,"你快去地牢,把那些关着的人...处理掉。"
玉面圣使会意,匆匆离去。济公眼神一凛,从树上轻轻跃下,跟了上去。
县衙地牢阴冷潮湿,墙壁上挂着各式刑具。玉面圣使提着灯笼,走到最里面一间牢房。牢里关着七八个人,个个遍体鳞伤。
"诸位,"玉面圣使阴森森地笑道,"圣母让我送你们上路。"说着,从袖中取出个瓷瓶。
就在他拔开瓶塞的瞬间,一阵怪风刮来,灯笼"噗"地灭了。黑暗中只听"哎呀"一声,接着是瓷瓶摔碎的脆响。
"谁?!"玉面圣使厉声喝道。
"你祖宗!"济公的声音在牢房里回荡。突然,玉面圣使觉得脖子一凉,有东西缠了上来——是条湿漉漉的草绳!
"救——"他刚喊出声,草绳猛地收紧。更可怕的是,草绳竟像活物般蠕动起来,还散发着一股酒臭味。
牢房里突然亮起微光。只见济公翘着二郎腿坐在刑架上,手里拽着草绳另一头,正优哉游哉地喝酒。
"妖、妖僧!"玉面圣使挣扎着。
济公跳下来,拍拍他的脸:"小子,你娘都皈依了,你还在这儿害人?"说着,扯下他腰间钥匙,扔给牢里的人,"自己开门。"
那些人愣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纷纷开锁逃出。有个中年汉子经过玉面圣使身边时,狠狠啐了一口:"畜生!我闺女就是被你们害死的!"
济公拦住他:"别急着动手。"转向玉面圣使,"说说,县令这些年都让你干了些什么勾当?"
玉面圣使眼珠乱转:"我、我不知道..."
"嘴硬?"济公从地上捡起块瓷片,"这毒药你自己尝尝?"
"别!我说!"玉面圣使瘫软在地,"县令让我娘扮圣母敛财,所得钱财他拿七成...那些不服管教的,就关在这里慢慢折磨死..."
济公点点头,突然从怀里掏出个账本:"是这个吗?"
玉面圣使瞪大眼睛:"你怎么..."
"刚才去县令书房顺的。"济公咧嘴一笑,"走吧,该让百姓们看看他们的'父母官'真面目了。"
第六章·金钵禅机
天刚蒙蒙亮,县衙门口已聚集了数百人。有被解救的囚犯家属,有幡然醒悟的前信徒,还有看热闹的百姓。
衙役们拿着水火棍挡在门前,却挡不住人群的愤怒。不知谁喊了声"狗官出来",顿时群情激愤。
"安静!"县令穿着官服走出来,脸色铁青,"尔等聚众闹事,是要造反吗?"
人群稍稍安静。县令见状,更加嚣张:"本官已经派人去请府城驻军,识相的快散开!"
这时,济公摇着蒲扇从人群中走出:"县太爷好大的官威啊。"
县令瞳孔一缩:"来人!把这妖僧拿下!"
几个衙役刚要上前,济公突然将蒲扇往地上一拍。只听"轰"的一声,扇子竟化作一条火龙,绕着济公转了一圈。衙役们吓得连连后退。
"别怕,"济公笑道,"假的。"果然,火龙瞬间消失,还是那把破蒲扇。
县令额头冒汗,突然从袖中掏出黑木匣:"妖僧看招!"三道乌光激射而出。
济公不躲不闪,摘下破僧帽一兜,竟将三枚锁魂钉尽数收下。他看了看钉子上的符咒,摇头叹道:"堂堂朝廷命官,用这等邪物,也不怕折寿?"
县令见最后一招也失效,转身就要逃。突然,人群中冲出几个曾被关押的人,将他团团围住。
"狗官!我儿子被你活活打死在地牢里!"
"我家的田产都被你霸占了!"
"还我女儿命来!"
县令面如土色,突然跪地求饶:"各位乡亲,本官...不,我是被那狐妖迷惑了啊!"
济公冷笑一声,掏出账本:"那这些赃款记录也是狐妖逼你记的?"说着,将账本扔给人群。
百姓们传阅账本,怒火更盛。有人捡起石头砸向县令,很快,烂菜叶、土块雨点般飞来。
"且慢。"济公抬手制止,"国有国法,该由王法治他。"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官兵疾驰而来,为首的竟是知府大人。
县令如见救星,连滚带爬迎上去:"大人!这些刁民..."
"闭嘴!"知府厉喝,"本府接到举报,查你勾结妖人,残害百姓,即刻革职查办!"
原来济公早让狐妖儿子去府城送了密信。县令瘫软在地,被官兵像拖死狗般架走了。
知府转向济公,恭敬行礼:"多谢圣僧除此一害。"
济公摆摆手:"分内之事。"说着,从怀中取出金钵,"这狐妖已被我收服,带回灵隐寺超度。还望大人善待百姓。"
知府连连称是。济公又转向众人:"诸位乡亲,邪教已除,恶官已伏,往后日子要靠自己了。"
百姓们纷纷跪拜。济公哈哈大笑,摇着蒲扇向外走去。路过镇口时,他看见几个前信徒正在砸"圣水"药罐。
"师父,"一个老工匠问,"我们被迷惑这么久,还能回头吗?"
济公取下金钵,舀了勺路边积水:"你看这水浊不浊?"
老工匠点头:"浊。"
济公将钵放在地上。不多时,泥沙沉淀,清水在上。济公舀起清水:"众生本性,亦复如是。迷时似浊,悟时即清。"
老工匠若有所思。济公已唱着歌谣走远:
"金钵一盏盛红尘,
几多痴愚几多真。
但将心地勤拂拭,
何处不是灵山人?"
歌声渐远,唯见夕阳下一道邋遢背影,腰间金钵在余晖中闪闪发亮...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