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妖风入镇
平安镇的石板路上,济公趿拉着破草鞋,摇着那把永远扇不齐的蒲扇。时值盛夏,蝉鸣刺耳,可镇上行人寥寥,偶有路过者也低头疾走,神色惶惶。
"怪哉。"济公挠了挠乱如蓬草的头发,"这平安镇,怎的如此不平安?"
拐过街角,忽见一群人围在布告栏前。济公凑近一看,是官府新贴的告示:"查近日有妖人散布谣言,蛊惑民心,凡举报者赏银五两..."
"五两银子!"旁边一个挑担的老汉嗤笑一声,"连'圣母'的一碗圣水都买不到!"
济公耳朵一动,凑到老汉跟前:"老施主,什么圣母这么金贵?"
老汉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大师是外乡人吧?快走吧,这镇子被'金光教'占了,那'圣母'神通广大,能让人见阎王哩!"
正说着,街那头传来清脆的铜铃声。老汉脸色大变,挑起担子就走。转眼间,街上行人竟散得干干净净。
八个红衣童子抬着顶金丝软轿缓缓而来,轿帘上绣着朵诡异的金莲。轿旁跟着个瘦高男子,手持拂尘,面白无须,活像个脱了毛的狐狸。
"无量寿福!"瘦高男子突然扬声喊道,"圣母驾到,众生跪迎!"
奇怪的是,原本空荡荡的街边,突然从各家店铺里涌出数十人,齐刷刷跪在路边,口中念念有词。济公眯眼看去,发现这些人眼神呆滞,嘴角却挂着诡异的笑容。
轿帘微掀,伸出一只涂着金粉的手,朝人群洒了些金粉。沾到金粉的人立刻如痴如醉,有的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济公站在路中央格外扎眼。瘦高男子皱眉走来:"你这疯和尚,见了圣母为何不跪?"
济公打了个哈欠:"和尚我只拜三世佛,什么圣母,没听说过。"
"大胆!"瘦高男子厉喝,"来人,把这狂徒——"
轿中突然传出一个柔媚入骨的女声:"且慢。"金帘掀起,露出张美艳绝伦的脸,眉心一点金莲纹样,"这位师父面生得很,不知在哪座宝刹修行?"
济公抠了抠耳朵:"灵隐寺的破庙,住着个老疯子。"
"金光圣母"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原来是济公活佛。小女子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济公摆摆手:"别套近乎。我问你,你这金光教是干什么的?"
圣母掩口轻笑:"我教普度众生,赐人永生。信我者,可超脱轮回,不入地狱。"
济公突然指着她腰间:"那你挂着阎罗王的令牌作甚?"
圣母脸色骤变,低头一看,腰间空空如也。济公哈哈大笑:"做贼心虚!"
轿帘猛地落下,圣母冷声道:"明日午时,镇东法坛开讲'金光大道',活佛若有兴趣,不妨来听听。"说罢,轿夫调转方向,匆匆离去。
济公摇着蒲扇,目送那顶金轿远去,眼中精光闪烁:"妖气冲天啊..."
第二章·迷魂圣水
当夜,济公蹲在镇东一棵老槐树上,远远望着那片灯火通明的空地。上百工匠正在搭建法坛,动作机械,眼神空洞。
"被迷了心窍..."济公喃喃道。他从怀中掏出个酒葫芦,抿了一口,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喷出的酒水化作几只萤火虫,飞向工地。
萤火虫落在几个工匠肩上,他们浑身一震,眼神渐渐清明。
"我...我这是在哪?"一个中年工匠茫然四顾,"我不是在田里干活吗?怎么..."
旁边的人赶紧捂住他的嘴:"小声点!要是被'圣使'听见..."
济公从树上跳下,把那两人吓了一跳。"两位施主,说说这金光教的勾当?"
工匠见是个疯和尚,放松了些:"大师快走吧!那圣母会妖法,镇上大半人都被她控制了。我婆娘把嫁妆都献给了教会,现在天天喝'圣水',连孩子都不管了..."
"圣水?"
"就是圣母赐的药水,喝了能见神仙。可要是不喝,浑身就像被虫咬一样难受!"
济公眉头紧锁。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两个工匠脸色大变,立刻恢复了那副呆滞模样,继续机械地干活。
来的是白天那个瘦高男子,身后跟着几个红衣童子。他巡视了一圈,突然在一个工匠面前停下:"你,今天没喝圣水?"
那工匠浑身发抖:"喝、喝了..."
"撒谎!"瘦高男子厉喝,"圣水入体,会有金光透出。你身上没有!"说着,从袖中掏出个小瓶,"来人,给他灌双倍的量!"
济公见状,从地上捡起颗石子,屈指一弹。瘦高男子手中的瓶子突然炸裂,黑色液体溅了他一身。
"谁?!"瘦高男子惊怒交加。济公大摇大摆走出来:"哎呀,手滑了。"
"又是你!"瘦高男子咬牙切齿,"给我抓住他!"
红衣童子刚要上前,济公突然摘下破僧帽,往地上一扣。帽子底下竟钻出十几条花蛇,吐着信子朝童子们游去。童子们吓得尖叫逃窜。
瘦高男子脸色铁青,从怀中掏出张符纸就要施法。济公抢先一步,一口酒喷在他脸上。那符纸顿时湿透,法术失效。
"回去告诉你家圣母,"济公冷笑道,"明日法会,和尚我一定准时到场!"
瘦高男子狼狈逃走。济公转身看向那两个工匠:"你们知道被关押的人都在哪吗?"
工匠犹豫片刻,指向远处一座大宅院:"那里...地窖里关着不少反对圣母的人..."
济公点点头,从袖中掏出几粒药丸:"把这化在水里,给那些喝过圣水的人服下,可解药毒。"
第三章·法坛斗法
次日午时,镇东法坛前人山人海。法坛高三丈,铺着金丝地毯,中央摆着个鎏金香炉,青烟袅袅。
济公挤在人群中,发现不少百姓眼神狂热,手里捧着金银财物,等着献给圣母。
铜锣三响,红衣童子分列两旁。瘦高男子——现在济公知道他叫"玉面圣使"——高声宣布:"恭迎金光圣母!"
金轿落地,圣母缓步而出。今日她一身金纱,眉心金莲熠熠生辉,确实有几分宝相庄严的味道。
"诸位善信。"圣母开口,声音如清泉流淌,沁人心脾,"今日讲'舍身求道'。世间万物皆为虚妄,唯有舍尽俗物,方能得证大道..."
济公突然大笑三声,打断了她的话。全场哗然。
圣母眼中寒光一闪,随即笑道:"这位师父有何高见?"
济公跳上法坛:"高见没有,低见倒有一桩。我说你这'舍身求道',怎么只让人舍财,不见你舍呢?"
圣母脸色微变:"本座早已超脱物外..."
"是吗?"济公突然用蒲扇指向她腰间玉佩,"这和田玉值不少钱吧?还有你头上这金冠..."说着,他一把扯下圣母的金纱外袍,露出里面华贵的锦绣衣裙。
人群骚动起来。圣母厉声道:"狂徒!护法何在!"
十几个红衣壮汉冲上法坛。济公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个木鱼,"咚"地敲了一记。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壮汉突然僵在原地,脸上金粉剥落,露出青面獠牙的本相!
"啊!妖怪!"百姓们惊恐大叫。
圣母见事败露,突然仰天长啸,身形暴涨,竟化作一只三尾金狐!人群四散奔逃,法坛上一片混乱。
"孽畜!"济公喝道,"你假借神佛之名,迷惑百姓,该当何罪!"
金狐口吐人言:"臭和尚!坏我大事!"说着,三条尾巴如鞭子般抽来。
济公闪身避开,从腰间解下个破布袋,往空中一抛。布袋迎风而涨,竟化作一张金色大网,朝金狐罩下。
金狐尖叫一声,喷出一股黑烟。烟雾中现出无数狰狞鬼脸,撕咬着金网。济公盘膝而坐,口中念诵《金刚经》,周身泛起金光。鬼脸触到金光,如雪遇朝阳,纷纷消散。
"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济公沉声道,"你若肯皈依三宝,和尚我可饶你不死。"
金狐狞笑:"我修行五百年,岂会怕你这疯和尚!"说罢,突然扑向台下百姓,"我先杀几个,看你如何救!"
济公叹息一声,从怀中郑重取出个紫金钵盂——这是他平日要饭的家伙事。只见他将钵盂抛向空中,喝道:"收!"
金钵放出万道金光,将金狐牢牢罩住。金狐左冲右突,却逃不出金光范围,身形渐渐缩小,最终被吸入钵中。
济公接住金钵,只见里面多了只小金狐,正惊恐地转着圈。
第四章·因果真相
法坛事件后,济公带着金钵来到镇外破庙。庙里已聚集了不少被解救的百姓,包括那些曾被关押的反对者。
"活佛,"一个老者跪拜道,"多谢您救了我们全镇..."
济公摆摆手:"先别急着谢。这狐妖为祸一方,背后定有缘由。"
说着,他敲了敲金钵:"孽畜,说说吧,为何要假扮圣母害人?"
钵中金狐沉默片刻,突然口吐人言:"你们人类杀我子孙,剥皮做衣,我为何不能报复?"
原来二十年前,镇上有猎户专捕狐狸,其中有个叫胡三的,手段尤其残忍。这金狐的幼崽就是被他活活剥皮的。
"所以你就要害全镇人?"济公摇头,"冤有头债有主,胡三已死多年,你为何还要牵连无辜?"
金狐语塞,半晌才道:"我...我恨所有人类..."
济公叹息:"仇恨蒙蔽了你的灵性。你本可修成正果,却因一念之差堕入魔道。"
这时,人群中走出个年轻人,竟是那"玉面圣使"。他跪在钵前,泪流满面:"娘...儿子错了..."
众人哗然。济公眯起眼睛:"原来是你儿子?怪不得他能变化人形。"
金狐哀鸣一声:"我儿本是人类弃婴,我收养了他...没想到他助纣为虐..."
年轻人磕头如捣蒜:"娘,儿子是被权势迷了心窍。县令答应给我们金银财宝,只要控制住百姓..."
"县令?"济公挑眉,"原来如此。"
他转向众人:"诸位都听见了?你们口中的'父母官',才是真正的祸首!"
百姓们义愤填膺,有人高喊:"去找狗官算账!"
济公却摇头:"不急。"他从钵中倒出金狐,手按其顶,"孽畜,我今为你授三皈依。从今往后,你需在灵隐寺听经忏悔,可愿否?"
金狐伏地拜服:"弟子愿皈依..."
济公点点头,又看向那年轻人:"至于你..."
年轻人连连磕头:"弟子愿剃度出家,赎清罪孽!"
"善哉。"济公转向众人,"各位乡亲,此事已了。县令作恶,自有王法治他。你们记住,正法在心,莫向外求。什么'圣母''圣水',都不及自己一颗清明心。"
百姓们纷纷跪拜。济公哈哈大笑,摇着蒲扇向外走去,口中唱道:
"狐妖县令一般黑,
欺世盗名逞凶威。
金钵收尽妖邪气,
佛法无边度轮回!"
歌声渐远,济公的身影消失在夕阳中。他腰间金钵微微发亮,里面隐约传出诵经声...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