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培中
1931年9月18日,日寇铁蹄踏入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寇从卢沟桥把侵华战火烧向全国。从此,华夏大地哀鸿遍野,国碎家破。从此,音乐家和歌唱家、文人和墨客、官员和百姓、将军和士兵,中华热血儿女用歌曲呐喊,用歌声怒吼,控诉日寇的伪装和罪行,唤起中华民族的反抗与觉醒。他们把歌曲当枪,把歌声当号,号召国人万众一心,激励将士抗敌立功。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一曲《松花江上》1,还有《铁蹄下的歌女》2,如诉如泣,向全国,全世界控诉日寇侵占我东北后的暴行,人民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和国军不抵抗的无奈与屈辱。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攻城夺路杀敌人”,《新编九一八小调》3表达了东北人民抗日的坚强决心。《抗敌歌》4《旗正飘飘扬》5表达了“我们四万万同胞,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热血似狂潮,好男儿报国在今朝”的抗日决心。
《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6《四季游击歌》7《露营之歌》8和《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9,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从九一八事变后组织的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抗日战斗历程,生动地总结了与日寇英勇作战的游击战经验,充满团结战斗、乐观向上的爱国激情。在极端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下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无数抗联战士的战斗意志,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象征。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10,是每一个中国人“被迫发出的最后吼声”,是一道中华民族抗日的动员令。《冲锋号》11成为“英勇将士渴望出征”的号音。
“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工农商学兵,大家一条心”,“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救国军歌》12《自由神之歌》13《游击队之歌》14《团结就是力量》15在倭寇横行、国难当头之际,向全国人民大声疾呼一致对外,团结一心。
“我们四万万同胞,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好男儿报国在今朝”。《抗敌歌》16《旗正飘飘扬》17鼓励爱国同胞拿起武器,从军报国。《在太行山上》18唱出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景。鼓励人民把亲人送到前线,保家卫国。
《毕业歌》19号召全国莘莘学子“同学们,大家起来!奔向那抗日的前方”!“我们跟着共产党,把侵略者彻底埋葬”。《抗日军政大学校歌》20唱出了我党经过多年培养,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的坚强决心。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大刀进行曲》21用铿锵的喊声,赞扬和鼓舞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
《新四军军歌》22和《八路军军歌》23唱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前线和敌后两个战场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24道出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地方武装在敌后战场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寇。“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黄河大合唱》25以磅礴的气势,把日寇埋葬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吹起小喇叭,答滴答滴答。打起小铜鼓,得隆得隆咚。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只怕不抵抗》26《歌唱二小放牛郎》27歌颂了儿童团员和英勇少年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人民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立了敌后根据,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8用抗战胜利的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告诉全人类,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力量。
是呀,我听着、想着、唱着。这一首首在抗战中诞生,在战场上传唱的抗日歌声,仿佛像一把把仇恨的尖刀插入鬼子的心脏。像一根根正义的钢钉,把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像一个个战斗的号角,唤醒了全国同胞,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把日寇赶跑、杀光、埋葬!
注释:
歌曲《松花江上》于1936年由张寒晖创作。
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于1935年由许幸之作词,聂耳作曲。
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于1931年由崔嵬、钢鸣作词,吕骥作曲。
歌曲《抗敌歌》于1931年由韦瀚章、黄自作词,黄自作曲。
歌曲《旗正飘飘扬》于1933年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
歌曲《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于1938年6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当晚,由抗日名将杨靖宇作词,韩仁和作曲。
歌曲《四季游击歌》于1932年由抗日名将杨靖宇创作。
歌曲《露营之歌》于1937至1938年由抗日名将李兆麟和战友于天放、陈雷等共同创作。
歌曲《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于1940年由抗日名将赵尚志创作。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歌曲《冲锋号》由柯野、周澎等出版,创作年代不详。
歌曲《救国军歌》于1935年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
歌曲《自由神之歌》于1935年由孙师毅作词,品骥作曲。
歌曲《游击队之歌》于1937年由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创作。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于1943年6月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
歌曲《抗敌歌》于1931年由韦瀚章、黄自作词,黄自作曲。
歌曲《旗正飘飘扬》于1933年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
歌曲《在太行山上》1938年7月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词。
歌曲《毕业歌》于1934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于1937年由凯丰作词,吕骥作曲。
歌曲《大刀进行曲》于1937年由麦新在上海创作。
歌曲《新四军军歌》于1944年由吴蔷作词,章枚作曲。
歌曲《八路军军歌》于1939年秋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
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于1938年9月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
歌曲《黄河大合唱》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歌曲《只怕不抵抗》由麦新1936年作词,冼星海1937年作曲。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于1942年由方冰作词,李劫夫作曲。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于1943年10月由曹火星创作。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经毛泽东同志修改定为此名。
作者简介:
孙培中,字慎子。浙江省绍兴市人,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爱好文学、书法、兰花。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