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蓝田教育之光,礼赞九旬赤子之心
走小月九日一曰小
巍巍终南作证,汤汤霸水为歌!这篇《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开启了蓝田教育的新时期》,以如椽之笔勾勒出蓝田教育从筚路蓝缕到桃李满园的壮阔史诗。八十余载风雨兼程,从1940年那所承载百人梦想的县立初中,到今天十余所中学的星火燎原,蓝田教育如鲲鹏展翅,以知识之光点亮了万千学子的命运星河!
我们怎能不为这辉煌历程热血沸腾?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校歌仍激荡耳畔,"富强康乐的新中国"的誓言已化作现实;当年简师班的烛火,如今已燃成职业教育的璀璨明灯。这片土地上的教育者,以愚公之志移山,以精卫之心填海,终让蓝田从"无中学可上"的困顿,走向"在校学子破万"的荣光!
更令人动容的是,九旬长者张忠民先生以赤子情怀笔耕不辍。岁月染白双鬓,却未减半分热忱;耄耋之年仍以文字为炬,照亮教育传承之路。这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精神的丰碑!
展望未来,蓝田教育必将在新时代续写华章!当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舞,当创新教学与传统文化交响,这片终南热土必将孕育更多国之栋梁。今日之辉煌已载入史册,明日之灿烂正待挥毫——且看蓝田教育如朝阳再升,以百年树人之功,铸就民族复兴之基!
附张忠民文章:
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开启了蓝田教育的新时期
张忠民
时代呼唤蓝田县的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陕西省蓝田县人口达到20余万人,全县设立有完全小学17所,每年毕业学生千余人。学生在高小毕业以后,少数家庭富裕的远赴西安、商县等地继续学习,大多数学生因家庭无力供给而辍学。因此,成立中学成了蓝田县当务之急。
1937年(民国26年)蓝田县立初级中学开始筹建
1937年冬,蓝田县政府召开县务会议,教育局长闫茂三提议,将豁免的枪支借款用来建设初级中学较为合适。会议一致通过了这项提议。会后县长史伯桥和闫茂三研究确定闫茂三、韦俊生、任莘农、任哲卿、王师曾等五人组成建校委员会。具体工作由教育局负责办理。
是年,蓝田县政府向陕西省政府申请创办蓝田县立中学呈文。陕西省主席孙蔚如批示:准予所请。
确定校址,划拨校舍。紧锣密鼓进行筹建工作。
1939年8月27日蓝田县立初级中学基建工程动工。
1940年(民国29年)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成立
1940年4月蓝田县长史伯桥代表县政府向任莘农颁发委任状,委任任莘农为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聘任教职员工18人,教务主任马维棋,训育主任韩俊山。是年春、秋两季招生3个班共150人,学制三年。从此结束了蓝田学生无中学可上的历史。
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后蓬勃发展。
1942年2月王克西继任校长,8月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四年制简师班,招收秋三五级简师学生一个班。1946年1月简师班,改名为县立初级中学师范班。
1943年3月1日,王克西校长为蓝田县立初级中学写了校歌:终南山旁,霸水之滨,蓝田优秀的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细心钻研,抗战建国的重任在我们两肩;同学们向前看,同学们向前看,富强康乐的新中国即将实现。校歌唱响全校园。1945年学校发展到高峰,教职员工达到23人,学生有9个班,学生人数达到458人。
1949年(民国38年)5月,蔺恩昌任蓝田县立初级中学第三任校长;6月蓝田县立初级中学改名为蓝田县初级中学。
解放后,蓝田县的教育事业再发展
1949年5月23日蓝田县解放,解放后与时俱进,蓝田县的教育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截止2024年末蓝田县共有初级中学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205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068人。全县共有教职工4593人,其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3715人,职业学校教师140人。
我们期盼蓝田县的教育事业,今后能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2025年立秋于银川
张忠民简介:
张忠民,男,1932年生于陕西蓝田厚镇,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1998年任宁夏自治区人大常委换届后离休。现年届鲐背。
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工作10年,从练习生做起,晋升为科员股长。在中国银行宁夏分行担任行长15年,组建宁夏中国银行,选地址,聘人员,开展业务,让中国银行在宁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银行机构遍布全区重点市县,自治区分行由处级升格为厅级。银行业务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过度到经营全面银行业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曾经出版过《中国银行在宁夏》,《自选集》,《张忠民自传》。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宁夏成立的第一家新式中央银行》,《当代宁夏银行沿革》,《宁夏中国银行简史》等填补了宁夏银行史的空白。《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追记》,《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大事记》等弘扬了延安精神。
工作勤恳,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得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