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春(山东枣庄)
我的家乡叫枣庄,这里就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血战台儿庄的战场,八年抗击倭寇的鏖战,在这里演绎得无比雄壮!
枣庄,原来是个小村庄,这里流水潺潺,枣花飘香,因煤而兴的历史,将其推到,区域政权,该在的地方。
这块东夷部落的领地,头枕泰沂山系的余脉,脚蹬江淮沃土的粮仓,北守齐鲁圣地的门户,南扼苏鲁豫皖的咽喉。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春秋战国晚期的经学大师荀况,就在这里,出任了兰陵令。他那两位高徒,韩非与李斯,又是从这里出发,西赴咸阳,辅佐秦王嬴政,吞六国,拓八疆,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
项羽和刘邦,这对冤家,延续着楚汉缠斗的纷争。霸王别姬后,大汉王朝五百年的基业,就是在这里龙兴。一代枭雄曹孟德,又来底阁屯粮兴兵。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了无数英雄。历史的巨轮,行驶到1937年的盛夏,隨着“七七事变”,卢沟桥上的枪声,爆发了泣鬼神,惊天地的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军,自1937年12月12日,侵占南京之后,企图打通津浦铁路,采用南北兵力合围的战法,妄图控制枣庄,徐州的战略要地,然后沿着陇海铁路西进,剑指武汉,实现快速占领中国的美梦。
因此,围绕津浦铁路,这条中轴线,就在我的家乡及其周边,于1938年1月至6月期间,展开了中日双方的对决战,相继或交叉地进行了,淮河阻击战,鲁南反击战,临沂阻击战,滕县保卫战。
当日本鬼子的铁蹄逼近到台儿庄古城,又在这里进行了多处顽强的阻击,对台儿庄城区,进行了诸房诸巷的反复争夺。当台儿庄大战,进行到胶着状态,敌我双方又在这里展开了殊死的增援与反增援。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乘胜追击,对逃避到峄县城、枣庄镇的日本鬼子实施了围困。针对日寇无法突破台儿庄的防线,又转攻陇海路的诡计,中国部队和鬼子兵,在禹王山上进行了决死的抗争。
长达半年的连绵战火,已将我的家乡烧成一片焦土,涌现出的抗日名将,灿若星河,激发出的民族斗志,长城般巍峨!党的地方武装、政权组织,相继在鲁南大地诞生,党的地下堡垒、秘密组织也公开了大众。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乘胜东进,115师率先建立的抱犊崮革命根据地,就是山东地区,早期的红色摇篮!
在党的领导下,运河支队迅速扩编,苏鲁大队鏖战苏北,鲁南、文峰健儿勇战倭寇的传奇故事,永久流传。铁道游击队,打洋行,夺机枪,夜袭临城火车站,吓得日本鬼子胆战心寒!沙沟受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收缴日本侵略军的辎重,枪械,表现得正气凛然!
历史的星空,已经退去了昔日的硝烟,是否还记得《台儿庄小调》的旋律,有没有忘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微山湖上泛起的波澜,鼓角筝鸣,已成逝去的往事。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的厮杀呐喊,声声震撼着心田,时刻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战争!原貌重建的台儿庄古城,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鲁南枣庄的古运河畔,千顷莲花,盛开在滨湖镇的红荷湿地,是那样圣洁,娇艳!
作者简介:
王慎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始学历高中,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夲科,曾任民办教师,后提任镇党委专职通讯报道员八年,后参加工作在煤炭部基建工程三处,调回原籍任电视台记者,曾有诗歌,报告之学,通讯,电视专题等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