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青灯烬里悟真如 因果轮回证菩提
晨光破晓时,山神庙已成废墟。
柳明远跪在焦土之上,手中紧攥那枚重圆的玉佩。露水顺着指缝滴落,竟在焦黑的地面洇出七朵青莲纹样——正是昨夜七盏青灯的方位。
"公子..."
虚空中传来熟悉呼唤。抬头望去,只见母亲残魂化作流萤,在朝阳中渐渐消散。最后一刻,她指尖轻点,地上新芽突然抽枝展叶,转眼长成亭亭如盖的槐树。树干上天然形成一道符咒,正是《地藏经》中的"灭定业真言"。
柳明远忽觉怀中沉重。取出赶考用的《四书章句》,发现内页全数化作空白,唯扉页现出几行血字: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远处传来梵钟清响。循声而去,见一老僧正在山道扫叶。那扫帚每拂过一处,就有黑气从地底渗出,被晨光化为乌有。
"施主可悟了?"老僧含笑递来一盏青灯,"这灯芯,原是你母亲的一缕执念。"
灯盏入手瞬间,柳明远泪如雨下。但见灯芯并非棉线,而是一根白发,正发出柔和金光。昨夜种种走马灯般闪过:
山魈假扮祖母,是为讨要三百年前的血债
母亲两度舍命,一次肉身一次魂魄
那白衣女子实是母亲善念所化,为点醒迷途
"因果不空,却非不可转。"老僧指向槐树,"你看。"
树冠上突然飞来七七四十九只翠鸟,每只都衔着一粒种子。种子落地即生,转眼开满忘忧草。而昨夜那些化作枯骨的轿夫,竟都成了护花的石俑,面目祥和。
柳明远郑重三拜,将青灯供在树前。转身时,包袱里的狼毫笔突然自己跳出,在虚空写下"慈悲"二字,化作金粉融入心口。
十年后,有人在山脚见到一座新修的"青灯庵"。住持是个年轻僧人,腕间有道形似青莲的疤痕。庵前有碑,刻着:
"七盏青灯照因果"
"一轮明月证菩提"
(全书终)
---
《青灯诡缘录》后记:灯火不灭,因果长明
这部《青灯诡缘录》的缘起,说来也奇。
某年深秋,我旅居皖南,借宿于一座荒村老宅。夜半忽闻窗外有女子啜泣声,推窗却见庭院古槐下立着盏青灯,灯影里似有嫁衣浮动。待天明查看,槐树根处竟埋着半块羊脂玉佩,裂纹如血丝缠绕。村中老人言,百年前确有柳姓书生在此遇鬼嫁女,后出家为僧,终生持诵《地藏经》。
这故事在我心中萦绕三年,终化作七卷《青灯诡缘录》。
一、关于因果
书中柳明远经历的,实则是场"因果现世报"的寓言。
山魈讨债是果,柳家造孽是因;母亲替死是果,舐犊情深是因。就连那盏青灯,灯油是前世罪业,灯芯却是今生善念。正如《地藏经》所言:"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但因果绝非简单的报应循环——母亲两度舍身,恰证明善因能破恶果。柳明远最终出家,亦非逃避,而是以修行功德回向冤亲债主。这或许才是佛家"因果不空"的真谛。
二、关于人物
新娘与白衣女子的双魂设定,脱胎于聊斋《画皮》与《聂小倩》,却另有深意。
鬼魅害人是表,执念难消是里。山魈执着三百年前的灭村之恨,母亲执着护犊之情,柳明远执着"我是受害者"的妄念——众生皆困于自己的"执念皮相",恰似那新娘描画的人皮面具。
直到第七盏灯灭时,所有皮相俱焚,才得见本来面目。
三、关于灯与笔
青灯与狼毫笔,是故事里最重要的两个意象。
灯是幽冥业火,也是智慧光明。从最初七盏索命灯,到最后化作母亲的长明灯,恰似《维摩诘经》所言:"烦恼即菩提"。
而那支题写"慈悲"二字的狼毫笔,暗合"文字般若"之喻。柳明远赴考带的本是功名之笔,最终写的却是超度众生的偈子。
四、写作余韵
完稿那夜,我梦见自己站在青灯庵前。
有僧人手提灯笼走过,灯罩上映着柳枝与鬼影。他笑问:"你看这是地狱相,还是菩萨相?"待要追问,却见灯笼忽化作满山萤火,照亮碑上小字:
"写鬼写妖,不过人心"
"说因说果,皆是慈悲"
醒来时,案头《地藏经》正翻到第八品:"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
忽然泪落。
或许世间所有鬼故事,终究都是活人的救赎寓言。
癸卯年冬夜 记于青灯庵旧址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