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桑——文峰人生.文化.教育杂感.随笔第8153章】
人生如月
随着仲秋的来临,看着铺天盖地的月饼广告,回想走过的人生路,仰望夜空,举目远盯眺,不由产生无限遐想。
夜空中的那轮月,总在不经意间映照着人间的悲欢。它有时圆如玉盘,将清辉洒满每个角落;有时弯似眉梢,藏起大半心事,任朦胧晕染夜色。千百年来,月的阴晴圆缺从不由人,正如人生里的悲欢离合,聚散有时,从来难全。
人这一辈子,哪能总踩着坦途前行?顺境时的圆满像满月,让人心头敞亮;逆境时的残缺似弦月,难免添几分怅惘。可日子终究是自己的,圆满时不骄,残缺时不馁,那份坦然,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应答。
活到六十六岁年纪,渐渐懂了,金银满屋不如身康体健,华屋美车不如家人常伴。那些镯子链子的珠光宝气,怎比得上一家人围坐灯下的笑语温软?春天的温、夏天的热,本是四季常态;有钱时的从容、没钱时的困苦,不过是心态使然。闲暇时养养精神,每日里寻点乐子,老了有老了的景致,那些尝过的苦辣酸甜,都成了岁月酿的酒,醇厚绵长。
人生哪有什么最佳年纪?二十岁的青涩、五十岁的沉稳、六十岁的通透,各有各的好。重要的是那份心态,顺境时存善念,逆境时守静心,再崎岖的路,也能走得轻快。就像月亮,圆了终会缺,缺了也终会圆;人生亦然,失了会有得,苦过自有甜。学会放手,反而能握住更多快乐。
总有些聚散不由人。父母的手再暖,也有松开的一天;孩子的脚步再慢,终要走向自己的远方;那些陪你走过一程的人,挥手道别后,便成了回忆里的过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也没有唱不完的歌,接受这份不圆满,反而能品出生活的真味。
对人宽一分,对事淡一点,反倒活得自在。正因为人有缺憾,才更显真实可爱;正因为事有遗憾,才让人念念不忘。真正聪明的人,从不是强求完美的偏执者,而是既能朝着圆满努力,也能笑着接纳残缺的通透者。
古人说“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才得安,半取半舍方知暖。半聋半哑,少了是非牵绊;半醒半醉,多了几分自在。人生本就一半在己,一半随天,不必事事强求,顺着心意,跟着缘分,就很好。
所以啊,做人该像月亮。缺时不抱怨,守着寻常日子慢慢过;圆时不张扬,踩着脚下土地稳稳走。不贪,欲念自然清淡;不嗔,心境自会平和;不求,常常觉得满足。遇上了就好好珍惜,错过了便道声珍重,如此就好。
面对人生的无常与缺憾,知足是处世的姿态,常乐是心底的情怀。懂了人生如月的道理,便有了那份坦然与自信,任世事变迁,心中总有一轮月,清亮、平静,照得前路分明。
卞文峰老师简介
卞文峰,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
学术历程:
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后任职于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在教育科研、编辑、产业等领域深耕45载。
学术建树:
著有《教子方略》等18部著作,发文6866篇,积极推广与践行幸福教育和超常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
华夏珍宝馆掌门,守护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致力于文化传承。
社会兼任:
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文学修为:
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及理事,词作入《词林正韵》。除教育与收藏主业外,散文与古诗词创作功底深厚,为中华好诗词编委评定的两位著名诗人之一。
文物,精美饰品,字画,收藏出售,联系电话:13906337589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