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文脉传家
一一就当下网络盛传读书无用论,浅说修身养性必读书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供稿
2025年8月9日
案头的典籍泛着墨香,窗下的祖孙共沐晨光——这寻常的画面里,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香门第自出贤才。从孔子韦编三绝的执着,到黄庭坚"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的警醒,千百年的文明长河中,读书始终是涤荡心灵、锻造品格的舟楫,更是家族延续、文明传承的基石。
读书是灵魂的修行,让生命在精神世界里获得自由。不读书者困于形骸,以声色犬马填充虚空,终陷欲望的泥沼;善读书者却能在字里行间构建精神的庙堂,与孔孟对话,同老庄品道,随李杜观山河。当指尖划过书页,便如羽化成仙,进入物我两忘之境:既可在《史记》中看楚汉风云,亦可在《红楼》里叹人情冷暖;既能因"人生自古谁无死"怆然泣下,也能为"长风破浪会有时"豪情满怀。这种灵魂的穿梭,让功名利禄成过眼云烟,让精神世界的王者在方寸之间傲视天下。正如古人所言:"至乐莫如读诗书",书是医治愚昧的良药,是抚慰苦难的良方,更是安放孤独的净土。
读书是家族的薪火,让门楣在文脉传承中愈发兴旺。"要好儿孙必读书",这句古训道破家教的真谛。暑夏携孙逛书肆,寒夜伴子品文澜,祖辈的书页翻动声,便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孔子十五志于学,终成万世师表;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淡泊风骨泽被后世。家族的兴旺从不靠良田万倾,而在"诗书继世长"的坚守:当孩子从小浸润在"博学笃志"的教诲中,耳濡目染"不耻下问"的谦逊,自然能养出"文质彬彬"的君子气度。香港友人曾言"成功靠一德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正是将读书与积善并列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可见书香与家风从来相辅相成。
读书是生命的化妆,让气质在日积月累中自然升华。林肯说"人到四十岁以后,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这长相便是由读书滋养的精神容颜。培根说得透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林清玄更直言读书是"生命的化妆",它不施粉黛却能让眉宇间自有清雅,不缀珠玉却能让言谈间自有风骨。那些沉浸书海的人,眼神里有典籍的沉静,举止间有先贤的从容,正如"胸有诗书气自华",这份气质无关贫富,只关乎灵魂的厚度。
从"百战归来再读书"的通透,到"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自在,读书的境界本就多样。不必苛求皓首穷经,只需保持翻书的习惯;不必强求立竿见影,只需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当我们在白雪飘飞的冬夜捧一杯热茶品读,在蝉鸣阵阵的夏日与孩子共阅,便是在延续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书写一部属于自己的精神史诗。
书香袅袅处,既有个人的安身立命,亦有家族的文脉绵延。愿每个清晨与黄昏,都有书页翻动的声音,让文字的光芒照亮生命的旅程,让读书的传统成为永恒的家传。
乙已年初秋
戴 志撰于文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