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露
谷雨时节,药圃的当归丛渗出猩红汁液。青黛晨起采药,发现每片叶尖都悬着血珠,落地竟凝成相思子形状。墨阳用银针蘸取细察,针尖霎时腾起紫烟——与当年阿荞心口菌丝遇血的反应一模一样。
"是霜姐在示警。"他忽然扯开衣襟,心口刺青已变成锁眼状。青黛颈后的蝶纹同时发烫,妆奁里的羊脂玉"咔"地裂开,露出张硝制的人皮,上面用金线绣着:"七日后,子时,葬我于当归丛。"
二、骨香
秦霜的棺木在暴雨夜顺流而至。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浸泡三年的尸身不仅未腐,眉心还生着朵活灵芝。墨阳割破手腕浇灌时,菌伞突然展开,露出里面蜷缩的——另一个青黛。
"这才是真正的药人。"棺内秦霜的右手猛地抓住青黛脚踝,"你只是..."话未说完,那具"青黛"突然化作紫烟,钻入墨阳心口的锁眼刺青。
三、双生
端阳正午,墨阳在镜前解开纱布——他心口刺青已变成两个交叠的剪影。青黛用银簪轻触,镜面突然映出二十年前的场景:秦家姐妹被活活剖开,将双生药人分藏两处...
药铺门楣上的风铃无风自动。学徒惊恐地看见,两位师父的影子在阳光下渐渐融合,最终变成个眉心带痣的新人影。她左手捧着褪色的红肚兜,右手握着一把生锈的——采药刀。
(终章完)
---
《云梦相思骨·后记》
一、药香墨痕
写完最后一章那夜,我的书案上突然多了株当归。青黛色的叶片间夹着张泛黄纸条,字迹晕染如泪:"故事终有尽,相思永无期。"
恍惚想起创作之初,曾在江南某座荒废药圃拾得半截红绳。当时细雨湿衣,恍惚听见女子哼着采药谣,回头却只见到几丛断肠草,在风里轻轻点头。
二、字缝生灵
这些人物从不肯乖乖任我摆布。墨阳总在深夜修改台词,把"恨"字涂改成"憾";青黛坚持要在每场哭戏里加味药材——她说眼泪混着药香,方能入骨。
最顽劣的是阿荞,明明写好了坠崖结局,她偏从稿纸边缘探出头来,鬓角别着那支金步摇:"姐姐,我的胎记该长在左肩胛才对。"
三、灰烬重燃
有位老中医读罢来信,说在祖传药柜发现本残卷。泛黄的扉页上题着"云梦相思骨",落款竟是光绪三十三年。最奇的是书中夹着片菌菇标本,对着月光能看见两个牵手的剪影。
或许某天,你会在一场山雾里遇见他们。请替我问问青黛,当年那坛混着血的药酒,到底算解药还是情蛊?
---
创作手记:
1. 采用"书中书"手法,模糊现实与虚构界限
2. 以"作家与角色对话"形式揭秘创作过程
3. 保留中医药元素(当归标本作书签)
4. 最终问题呼应核心主题:至毒至爱本是一体
5. 留白式结尾,邀请读者共同守护这个梦境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