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烬相思
一
官兵的火把将祠堂照得如同白昼。青黛跪在鎏金匣子前,看着血珠顺着后颈的蝶形印记滑落——每一滴都在羊皮纸上灼出焦痕。墨阳的白丧布飘落在火堆旁,边缘开始卷曲发黑。
"阮姑娘还不明白?"为首的军官靴尖碾着阿荠遗落的金步摇,"大帅要的是长生药引,可不是这些..."他突然用刀尖挑开青黛的衣领,"...残次品。"
剧痛从颈后炸开。青黛在铜盆倒影里看见自己的蝶形印记正在褪色,皮下浮现出蛛网般的紫色脉络——与阿荠临终前一模一样。祠堂梁上突然传来咳嗽声,墨阳的血滴穿火光落入铜盆,水面顿时腾起紫色烟雾。
"原来真货在这儿!"军官狂喜地举刀刺向屋梁。青黛扑向火堆,将燃烧的丧布抛向房梁——火焰顺着布条窜成一道金桥,墨阳的身影在热浪中扭曲如谪仙。
二
地窖里弥漫着陈年药酒的气味。青黛用撕碎的嫁衣裹住墨阳心口的伤,鲜血很快在红绸上晕开更大的牡丹。
"光绪三十三年..."墨阳每说半句就要咳血,"秦阮两家...同时培育药人..."他颤抖的手指划过青黛颈间紫纹,"你是...成功的那个..."
地窖突然剧烈震动。头顶传来梁柱倒塌的轰鸣,火光透过缝隙将两人染成血色。青黛在摇晃中摸到墨阳腰间硬物——那把采药刀,刀柄缠着褪色的红绳。
"要成了..."墨阳突然绽开笑容,眉间朱砂痣红得妖异。他握住青黛持刀的手,对准自己心口刺青:"断肠草...需用...心血浇灌..."
刀尖入肉的闷响混在燃烧声里几乎听不见。青黛感到温热的血涌过指缝,墨阳却像解脱般长舒一口气。他蘸血在她掌心写下"当归",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道未完成的彩虹。
三
多年后的云梦乡有了新名字。青黛的药铺门前挂着"相思堂"匾额,廊下总晒着当归与忘忧草。每月十五她都去后山,在无字碑前摆两盏茶——一盏碧如春水,一盏红如落日。
这日收摊时,学徒突然惊呼:"师父!碑前有人..."青黛的手一抖,药碾砸在脚背竟不觉得疼。暮色中确有个熟悉的身影,月白衫子被山风鼓荡如帆。
那人转身时,青黛看清他眉间已无朱砂痣,唯有心口衣襟透出黛青色阴影——是株用新刺的当归草盖住了旧痕。他笑着举起油纸包:"姑娘可要忍冬花?"
学徒疑惑地看着师父突然泪如雨下。更奇怪的是,那陌生男子腕间竟系着半截红绳,与师父箱底珍藏的那根褪色旧绳,断口处严丝合缝。
山雾渐浓,将两人身影吞没。只有无字碑上的新苔藓悄悄证明:昨夜有人用指尖反复描摹过那些看不见的刻痕——"长生"与"久视",终于合成完整的一块玉。
[全文完]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