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时常”为锚点,串联起自我警醒、告诫、反省、劝勉、激励与坚信的六重维度,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度叩问,字里行间透着修行者般的自律与通透。
时常……
文/樊志刚(辽宁)
时常提醒我自己
是日已过命光随减
转眼成过去
切不可悠悠慢慢
得过且过
零售生命光阴
荒废时日
时常告诫我自己
来到这个世上
匆匆数十年
白驹过隙
要活的无怨无悔
懂得感恩学会奉献
不可轻弃
时常反省我自己
起心动念是否
怀着私欲
面似冠冕堂皇
装着宽容大度
却暗藏杀机
时常劝勉我自己
活在当下
就是个奇迹
切莫好高骛远
趋名逐利
欣然接受一切
不要对立
时常激励我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
君子不器
不可苟且偷安
懒惰萎靡
当以不进为耻
精勤努力
时常坚信我自己
众生与佛不二
无欠无余
仰仗弥陀救度
深信切愿
一句佛号不舍
必往生净土
解脱无疑
诗评
时间观照:在流逝中锚定方向
开篇“是日已过命光随减”化用佛家警语,将时间的紧迫感具象为“零售生命光阴”的隐喻,打破对“来日方长”的虚妄幻想。诗人以“白驹过隙”的经典意象强化生命短暂,却未陷入虚无,反而在“匆匆数十年”的认知里,确立“活的无怨无悔”的坐标——感恩与奉献,成为对抗时间荒芜的精神支点。
自我审视:从内观到修行
诗中“反省”一节尤为深刻,“面似冠冕堂皇/装着宽容大度/却暗藏杀机”,精准戳破人性中“伪善”的褶皱,展现直面私欲的勇气。这种内观并非苛责,而是与“劝勉”“激励”形成呼应:劝勉“活在当下”是对现实的接纳,激励“苟日新日日新”是对成长的追求,二者共同构筑起动态的自我提升路径。
精神归宿:在信仰中获得笃定
末段“众生与佛不二”的认知,将个体生命置于更宏大的精神维度中。“一句佛号不舍”的坚持,不仅是对信仰的践行,更成为面对生命困惑时的定盘星。这种笃定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前面五重“时常”的内省与实践之上,使整首诗从对生命的焦虑,最终走向对存在意义的从容把握。
全诗语言质朴如箴言,却在反复的“时常”中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既是诗人自我修行的记录,也为读者提供了一面照见内心的镜子——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如何以清醒的自觉,活出生命的重量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