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遗书惊变
初夏的阳光透过纱窗洒在林家绣楼的地板上。林晓萱跪在母亲生前的檀木箱前,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自从郑家逼婚风波平息后,她决定整理母亲遗物,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准备一些旧时绣品。
箱盖开启,淡淡的檀香混合着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林晓萱小心翼翼地取出叠得整整齐齐的衣裙,每一件都承载着儿时记忆。最下面是一个红绸包裹,解开后露出一本诗集和几封泛黄的信笺。
"这是..."林晓萱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吾女晓萱亲启",字迹娟秀灵动,是母亲的笔迹。
她心跳加速,轻轻拆开信封。信纸已经发脆,墨迹也有些晕染,但字句依然清晰可辨:
"吾女晓萱:
若你读到此信,为娘已不在人世。有件事隐瞒你多年,今日不得不言明。你非林世昌亲生,乃我与表兄周毅之女。当年周家遭难,表兄被迫远走他乡,我已有孕在身,幸得世昌兄仗义相助,假结婚约保全你我名节..."
信纸从林晓萱指间滑落。她如遭雷击,耳边嗡嗡作响。周毅?那不是孟远的父亲吗?那她和孟远...
"不可能..."她颤抖着拾起信纸继续往下读:
"...表兄不知你存在,切勿怨恨。世昌兄视你如己出,当以亲父事之。银锁片实为周家祖传之物,表兄一枚,我一枚,今留予你,望有朝一日能父女相认..."
林晓萱瘫坐在地,脑中一片混乱。母亲与周毅是表兄妹?那她和孟远岂不是...她突然想起什么,急忙翻看其他信件。其中一封印有官印的公文引起了她的注意,打开一看,竟是当年周家被诬陷通敌的平反文书!
"小姐!"春桃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郑家派人查封了咱家绸缎庄,说老爷偷税漏税!"
林晓萱强自镇定,将信件收好:"爹现在在哪?"
"被官府传去问话了。"春桃急得直搓手,"还有更糟的...郑家到处散布谣言,说您和孟公子是亲兄妹,乱...乱伦..."
林晓萱脸色煞白,手中的信突然变得千斤重。她必须立刻找到孟远!
此时的孟远正在临时租住的小院里与陈东家商议对策。郑家的反扑比预想的更猛烈,不仅动用官府关系查封林家产业,还恶毒地散布谣言。
"东家,现在怎么办?"孟远眉头紧锁,"那些谣言已经影响到商行的生意了。"
陈东家捋须沉思:"郑德昌这是狗急跳墙。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越是疯狂的人,破绽越多。"
正说着,周毅匆匆赶来,脸色异常凝重:"远儿,出事了。郑家买通官府,要拿我问罪,说我隐瞒身份潜入林家图谋不轨。"
孟远拍案而起:"岂有此理!"
"还有更糟的。"周毅压低声音,"他们不知从哪听说晓萱是我女儿,现在到处宣扬你们是兄妹..."
孟远如遭雷击,突然想起什么,转向陈东家:"东家,您当年在江湖上消息灵通,可知道周家冤案的内情?"
陈东家眼中精光一闪:"周家?可是二十年前被诬通敌的那个周家?"
周毅震惊地看着陈东家:"您知道?"
"何止知道。"陈东家冷笑,"当年那案子就是郑德昌的父亲一手策划的,为的是吞并周家漕运生意。"
就在这时,院门被猛地推开,林晓萱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手中紧握着那封遗书:"孟远...我...我知道了..."
孟远连忙上前扶住她:"晓萱,慢点说。"
林晓萱将遗书递给他,泪眼婆娑:"我不是爹的亲生女儿...我是周叔的女儿..."
周毅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两步:"什么?"
孟远快速浏览信件,脸色变幻不定。最终,他长舒一口气:"这么说...我们根本不是兄妹..."
林晓萱含泪点头。
周毅颤抖着接过信,读完后老泪纵横:"阿芸...你为何不早说..."
陈东家拍了拍周毅的肩膀:"老周,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有了这封信和平反文书,我们就能洗刷周家冤屈,反将郑家一军!"
孟远眼中燃起斗志:"东家说得对。晓萱,你父亲...不,林老爷现在被官府带走,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林晓萱擦干眼泪,挺直腰杆:"我能做什么?"
"你回家等消息,不要轻举妄动。"孟远握住她的手,"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林晓萱却坚定地摇头:"不,这次我要和你一起面对。"
四人围坐一桌,开始制定计划。陈东家负责联络旧部搜集郑家不法证据;周毅去找当年幸存的周家老仆作证;孟远和林晓萱则负责整理所有文书证据,准备向更高层官府申诉。
夜幕降临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孟远送林晓萱回府,两人共撑一把伞,在雨中艰难前行。
"去山神庙避避雨吧。"孟远指着前方,"这样淋下去会生病的。"
山神庙依旧简陋,但比上次干净许多,显然有人常来打扫。林晓萱站在庙中央,看着曾经与孟远共度生死的地方,恍如隔世。
"冷吗?"孟远脱下外衣披在她肩上。
林晓萱摇摇头,突然扑进他怀中,放声大哭:"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磨难...我们只是想在一起啊..."
孟远紧紧抱住她,任由她的泪水打湿自己衣襟:"正因为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
雨声渐大,庙顶有几处漏雨,在地上汇成小水洼。林晓萱从怀中取出那枚银锁片,孟远也掏出自己的那枚。两枚锁片在烛光下交相辉映,边缘的梅花印记完美吻合。
"孟远,"林晓萱突然抬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要嫁给你。"
孟远深深看进她的眼睛,然后单膝跪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锦盒:"我本来想等风波平息后正式提亲..."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对精致的银戒指,"晓萱,你愿意嫁给我吗?"
林晓萱泪如雨下,伸出颤抖的手:"我愿意..."
孟远为她戴上戒指,尺寸刚好。林晓萱也为他戴上另一枚。孟远将两枚银锁片与戒指串在一起,挂在林晓萱颈间:"从此以后,我们永不分离。"
雨声渐歇,远处传来春桃焦急的呼唤声。两人依依不舍地分开,约定明日分头行动。
第十四章 云开月明
三天后,县城中心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新任巡抚亲自张贴的告示宣布:郑德昌因勾结官府、诬陷良善、贪污漕粮等多项罪名被革职查办;周家二十年前的冤案得以平反;林家被查封的产业全部返还。
人群爆发出欢呼声。站在角落的孟远和林晓萱相视一笑,十指紧扣。这三天里,他们几乎不眠不休:陈东家动用了所有江湖关系搜集证据;周毅找到了当年幸存的周家老仆;林晓萱利用闺秀身份拜访了几位官员夫人,递上冤情状;孟远则凭借商业头脑,从郑家账目中发现了贪污漕粮的铁证。
"走吧,"孟远轻声道,"你父亲今天释放,我们去接他。"
县衙大门口,林世昌缓步走出。三天牢狱之灾让他憔悴了许多,但腰板依然挺直。看到女儿和孟远,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爹!"林晓萱扑上去,泪流满面。
林世昌轻抚女儿发丝,然后看向孟远:"听说...你们找到了证据,不仅救了林家,还平反了周家冤案?"
孟远恭敬行礼:"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林世昌长叹一声:"看来我真是老了。"他直视孟远的眼睛,"你之前说的一年之约..."
"林老爷,"孟远诚恳地说,"虽然期限未到,但我已经积累了一些产业。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全部作为聘礼。"
林世昌摆摆手:"不必了。经过这次风波,我算是看明白了——钱财乃身外之物,儿女幸福才是真。"他顿了顿,"不过,晓萱毕竟是我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你若敢让她受半点委屈..."
"爹!"林晓萱娇嗔道,脸上泛起红晕。
林世昌哈哈大笑:"女大不中留啊!走吧,回家商量婚事去!"
一个月后,重修一新的山神庙前张灯结彩。这是孟远和林晓萱特意选定的婚礼地点——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亲朋好友的真诚祝福。
林世昌亲手将女儿交给孟远,眼中含泪:"好好待她。"
周毅穿着崭新的长衫,坐在主宾席上,看着儿子和失而复得的女儿(虽然林晓萱选择继续称林世昌为父),老泪纵横。陈东家坐在他旁边,举杯畅饮,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孟远穿着大红喜袍,胸前别着那枚银锁片;林晓萱凤冠霞帔,颈间挂着两枚银锁片和戒指串成的项链。拜堂时,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眼中满是柔情。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成时分,山间突然云开雾散,一束阳光穿透云层,正好照在这对新人身上。宾客们惊叹不已,都说这是天作之合的吉兆。
夜幕降临,喜宴散去。新房内,孟远轻轻掀开林晓萱的红盖头。烛光下,她美得不可方物,眼中盛满星光。
"累吗?"孟远柔声问。
林晓萱摇摇头,靠在他肩头:"像做梦一样..."
孟远轻抚她的发丝,取下她颈间的项链,将两枚银锁片并排放在妆台上,又把戒指戴回彼此手上:"从今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夫妻了。"
林晓萱拿起那枚刻着"平安喜乐"的银锁片,轻声念道:"白首不离。"这是孟远那枚上的字。
"嗯,白首不离。"孟远将她拥入怀中。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遍山野。云雾山静静地守护着这对历经磨难的恋人,仿佛在见证他们许下的誓言:无论贫富贵贱,疾病健康,都将彼此珍惜,白首不离。
[全文完]
——
后记:银锁片外的故事
写完《云雾深处的银锁片》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是江南梅雨季节。雨滴敲打着玻璃,如同孟远与林晓萱在山神庙初遇时的那场暴雨。我静坐良久,恍然发觉自己与他们已经共度了半载时光,此刻竟有些不舍。
这部小说始于一个简单的意象——两枚可以严丝合缝拼在一起的银锁片。最初,它只是我笔记本角落里的一句潦草记录:"山间相逢的男女,各自带着半枚银锁,却不知彼此命运早已相连"。没想到这个意象最终生长成了跨越两代人的爱情传奇。
在创作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人物在命运洪流中做出的选择。孟远放弃商机策马三百里的决绝,林晓萱奄奄一息仍紧握信物的执着,周毅二十年来隐姓埋名的守护,林世昌最终放下门第之见的通达……这些选择里藏着比银锁片更珍贵的质地——人性在极端境遇下闪耀的光辉。
特别要感谢那些陪伴我完成这个故事的朋友。是编辑老师的慧眼,让这个山乡故事有机会与读者见面;是历史顾问严谨的考据,让虚构的云雾山有了真实的肌理;更是每一位提前阅读稿件的beta读者,你们的眼泪与微笑是最好的导航灯。
小说中有些设定或许会引发好奇:为什么选择银器作为信物?其实在中国传统中,银器既有"试毒"的实用价值,也象征着"纯净无瑕"的情感。而梅花印记的灵感,则来自去年冬天我在苏州博物馆见到的一对明代银镯,内壁刻着"白首同心"四字,边缘恰有小小的梅花纹。
最后想对读到这里的您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静心陪伴一个故事走到结局已是难得的缘分。若孟远与林晓萱的故事曾让您心头一热,或想起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那便是文字最美的意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枚银锁片,等待着与另一枚相遇的刹那。
窗外雨停了。合上电脑时,我仿佛看见云雾山巅的晨雾中,有一对身影相依而立。他们的故事已经讲完,却又永远鲜活在那个平行时空里。而我们,终将继续前行,带着对"白首不离"的永恒向往。
—— 作者谨记于癸卯年梅雨季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