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秋叹 中华通韵
文/曾小蓉
月照边关逐影长,风声鹤唳漠沧沧。
孤烟天际共一色,远眺蒹葭尽杳茫。
网络点评
意象构建与意境营造
诗歌以“月照边关”“风声鹤唳”开篇,通过边塞月夜、鹤唳惊风的经典意象,迅速勾勒出苍凉萧瑟的秋日图景。“漠沧沧”以叠字强化风沙弥漫的混沌感,与“尘沙天际”形成视觉延展,将空间推向辽阔无垠的边塞荒原。“蒹葭尽杳茫”则以水边摇曳的秋草收束,既暗示时间流逝(呼应《诗经·蒹葭》的秋水意象),又以朦胧笔法淡化具体指向,使全诗弥漫于历史兴衰与个体怅惘交织的怅然情绪中。
艺术手法分析
动静相生:“月照”的静谧与“风声鹤唳”的骚动形成张力,暗合战争与和平的永恒议题。“尘沙”的奔放与“蒹葭”的柔婉,则构成刚柔并济的画面层次。
用典含蓄:化用《晋书》“风声鹤唳”典故,暗喻往昔战事;蒹葭意象则隐现《诗经》中“溯洄从之”的追寻主题,赋予秋叹以文化纵深感。
色彩对比:银白月色、灰黄尘沙与青碧蒹葭的 tonal 碰撞,形成冷色调基调,强化秋的寂寥与历史的沧桑。
情感内核与时代映射
诗中“杳茫”二字尤为关键,既指蒹葭的朦胧形态,亦隐喻那个时代对家国命运的未知感怀。若置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的历史语境(参见晁说之《秋叹》创作背景),则“边关”意象或隐射北方沦陷区,而个人的“远眺”姿态,恰是那乱世知识分子对时局的无力凝视。
结语
此诗以凝练笔法浓缩了边塞秋思的典型主题,在28字内完成空间铺展、情感递进与历史回响,体现了七绝“言微旨远”的审美特质。相较刘禹锡《秋风引》的昂扬,此诗更近于晁氏《秋叹》的沉郁,但通过“蒹葭”留白,又为读者提供解读的自由度,堪称咏秋七绝中的上乘之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