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仙骨.游三清山
作者/杨元花
审核/金玫瑰
主播/蒋本义
总编/李淑林

缆车钻进茫茫云海之中,仿佛一叶小舟浮沉于浓稠的白色漩涡里,悄然无声。三清山的入口,竟这样将我裹入一片乳白的混沌,全然不见山影石形,只有潮湿的云气凉丝丝地扑面而来,世界忽而遁入空无,唯剩混沌初开时那一片朦胧。
初识三清山,却先撞上了漫无边际的云雾,不由教人慨叹:这云海竟是如此浩荡,又如此柔韧地包裹着一切。
云海渐次淡薄下去,西海岸栈道便如一条玉带盘绕于山腰,悬空蜿蜒向前延伸。脚下是万丈深渊,人却走在峭壁的腰带上,我每踏一步,心就随之悬空一颤,生怕惊动了什么。扶栏凝望,远处浓云如翻腾不息的奶汤,山峦之巅则宛如孤岛浮出,时隐时现。偶有山风从谷底卷起,将云气撕扯成缕缕轻纱,缭绕于松枝之间,又随即被新的云涛吞没,倏忽间变幻不定,真是绝无重复的奇景。人立其间,仿佛也化成了那万千云气中的一缕,飘荡无依,却又轻盈自在。
夜宿在半山不知名的道观里,木鱼声在暗夜中清亮而笃定地响着,与窗外松涛的低沉混响相和,又奇异地融成一体。室内一盏青灯摇曳着,映出道观墙壁上斑驳的痕迹,恍若岁月的印章,将无数过往的虔诚都封存其中。暗夜中的道观,竟似一个巨大而沉默的生命,用木鱼声与松风诉说着千年的秘密,宁静中自有一种玄妙的气息在弥漫。
次日天未亮透,我便往女神峰赶去。夜气尚未散尽,山风凛冽刺骨。待我抵达峰前,天光乍破,一束束朝阳的金光刺穿云层,直直投下。东方女神峰此时于初阳映照之下,轮廓清朗,似一位娴雅女子端坐,长发垂落肩头,凝眸远眺着远方,安详而温存。我立定凝望,竟一时屏住了呼吸:这坚硬的花岗岩经了风霜雨雪,经了岁月悠长,竟在天地间塑出如此柔美的形象,如大地最温柔的守望者——原来造化之工,刚毅之中却深藏着柔情;石头无语,却已说尽天地间阴阳相生的至理。
自西海岸折返,又转向阳光海岸,日光此时倾泻下来,将沿途山石点染得一片灿烂。巨蟒出山昂然挺立,险峻逼人,直指云霄;玉女开怀则浑圆温润,如大地母亲敞开了怀抱……千姿百态的花岗岩群峰在阳光下争奇斗胜,各自闪耀着独特的生命光彩。我一路行去,恍如穿行于一座天然的雕塑圣殿,每块石头都各自低语着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它们挺立了千万年,终于等来这阳光倾泻的时刻,为每一道棱角镶上金边,仿佛在无声宣告:此身虽为顽石,却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尊严与光芒。
下山缆车启动,渐渐远离了那些高耸的峰峦。我回望群峰,它们屹立在苍茫天地间,不因游人的去留而减损分毫威仪——人来了又去,山却始终在这里,如大地的脊梁般沉默而坚定。
回望中恍然彻悟:山何尝属于过谁呢?我们来了,又去了,山却永恒地立在那里,如大地的脊梁。登山之途,我们曾怀着一腔征服的热望;下山之后,才真正懂得敬畏:山无需被征服,它早已自在于那里。云霞为裳,松石为骨,风霜为刻刀——人不过是过客,山却以无言之姿,赠我以永恒的澄澈与宁静。
原来人最深的敬意,并非刻下“到此一游”,而是下山之后,胸中犹存那份云海松涛的辽阔。石峰不语,却已将“道法自然”的玄机刻入我心中最深的岩层;人行走其间,最终带走的并非对山的占有,而是灵魂里悄然生长出的,一片白云出岫的澄澈天空。
2007.9

读作家诗人认证会员
杨元花佳作
《云中仙骨.游三清山》有感
作者/阳光
读完作家诗人认证会员杨元花的《云中仙骨(游三清山)》作品,仿佛我也随着作者的笔触畅游了一番三清山,领略了那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更收获了关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笔下的三清山,从最初的云海弥漫到群峰在阳光下争奇斗艳,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开篇缆车钻进云海,那浓稠的白色漩涡将世界裹入混沌,这种未知与神秘的氛围瞬间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三清山的云海浩荡而柔韧,它包裹着一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包容。随着云海渐薄,西海岸栈道如玉带盘绕山腰,万丈深渊让人惊心动魄,而远处山峦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云气变幻不定,奇景绝无重复,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道观的夜宿经历更是为文章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玄妙。木鱼声与松涛混响,青灯摇曳下墙壁上斑驳的痕迹,都让人仿佛触摸到了岁月的厚重。道观如一个巨大而沉默的生命,诉说着千年的秘密,让人心生敬畏。
次日的行程中,东方女神峰在初阳映照下的柔美形象与巨蟒出山的险峻、玉女开怀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造化之工的神奇。这些花岗岩群峰历经千万年的风霜雨雪,以各自独特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光彩,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刚柔并济,也领悟到阴阳相生的至理。
作者在文中不仅描绘了三清山的美景,更通过对山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山无需被征服,它早已自在于那里”,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怀着征服的欲望去面对自然和挑战,但往往忽略了自然的伟大与永恒。山是大地的脊梁,它沉默而坚定,不因游人的去留而改变。我们只是过客,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好。
“人行走其间,最终带走的并非对山的占有,而是灵魂里悄然生长出的,一片白云出岫的澄澈天空”,这是作者的彻悟,也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三清山的美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澄澈,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三清山充满了向往,更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它提醒着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要时常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魅力,领悟自然的智慧,让自己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滋养。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更加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简介
杨元花,女,1954年9月出生,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揭阳诗社社员,揭阳榕城作家协会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编辑委员会认证诗人,中华诗书画派成员。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系,儿科副主任师,从事医师工作已45年,2009年9月退休,退休后反聘,继续从事儿科门诊医疗工作,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自幼喜欢文学,从医之余,常撰文作诗,笔耕不辍,作品发表于《名篇文学艺术网联盟》、《世界文学联盟》、《文学名人堂》、《当代作家》、《南疆战旗》巜中国经典乡村文学选编》榕城作家》《诗家风采·广东诗人》《名家百科》《顶端新闻》《都市头条》《名篇.金榜头条》《幸福驿站文学》、百度等刊物或公众号。在《当代作家》2024年2期诗词歌赋大赛中荣获冠军奖。2025年成为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联盟认证会员。





出品人简介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坡诗词学会会员、理事,仁寿作协、诗词学会会员。年年被名篇评为文学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