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孤身闯荡
省城码头的清晨总是伴随着鱼腥味和汗水的味道。孟远扛着沉重的麻袋,在摇晃的跳板上来回穿梭。半年过去,他原本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掌磨出了一层厚茧,但眼神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新来的,动作快点!"工头挥舞着鞭子吆喝。
孟远抹了把汗,加快脚步。这半年来,他从最底层的码头苦力做起,白天搬运货物,晚上在油灯下学习识字算数。周毅偷偷塞给他的那包银子,他分文未动,全部缝在贴身的衣袋里——那是父亲的血汗钱,他要用在刀刃上。
"孟远!"下工时,一个瘦小男子叫住他,"今晚商行招临时账房,你不是会算数吗?去试试?"
孟远眼睛一亮:"多谢王哥。"
夜幕降临,孟远换上一件干净的粗布长衫,来到城南的"隆昌商行"。大堂里已经坐了十几个应聘者,个个衣着光鲜,面前摆着算盘。孟远是唯一一个没有算盘的。
"你也是来应聘账房的?"管事上下打量他,眼中满是怀疑。
孟远点点头:"我可以心算。"
周围响起几声嗤笑。管事挑眉:"好,那我就考考你。"
一连串复杂的数字从管事口中吐出,其他人急忙拨动算盘,孟远却只是闭目凝神。当管事念完最后一组数字时,孟远已经报出了准确的总和,比打算盘的人还快。
管事惊讶地张大嘴:"再来一题!"
半个时辰后,孟远被单独留下。管事递给他一块腰牌:"明日开始,每晚来对账,月钱二两银子。"
这是孟远人生第一份体面工作。走出商行时,夜风拂面,他忍不住摸向胸前的衣袋——那里放着林晓萱给他的信,已经被翻看得起了毛边。
"晓萱,我离你又近了一步。"他在心中默念。
回到拥挤的码头工棚,孟远点亮油灯,小心翼翼地取出纸笔。这半年来,他每月按时给林晓萱写信,却从未收到回音。但他不曾间断,就像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他相信她一定在某个地方读着他的信。
"晓萱如晤:今日得隆昌商行账房一职,月钱二两。虽不多,却是正经差事。掌柜夸我心算快,许我接触货单。省城繁华,洋货甚多,我留心观察绸缎行情..."
写到这里,孟远笔尖一顿。他多想告诉她自己有多想念她,多想描绘码头上看到的奇异洋货,多想问她是否也看着同一轮月亮。但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银锁片可还安好?盼复。孟远手书。"
信纸被折好塞入信封,孟远吹灭油灯,在工友的鼾声中沉沉睡去。
第十章 闺阁相思
林家绣楼内,林晓萱倚窗而坐,手中的银锁片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半年了,整整半年没有孟远的消息。她寄出的信如石沉大海,收到的回信也全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绝不是孟远的口吻。
"小姐,该睡了。"春桃轻声提醒。
林晓萱摇摇头:"我再坐会儿。"
春桃叹了口气,取来披风给她披上:"小姐,您又瘦了。"
林晓萱勉强一笑。这半年来,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原本圆润的脸蛋变得尖俏,眼中常含忧郁。只有紧握银锁片时,嘴角才会浮现一丝温柔。
"春桃,你说...他会不会已经忘了我?"
"怎么会!"春桃急忙道,"孟公子不是那种人!一定是信没送到..."
林晓萱垂下眼帘。她也这么告诉自己,可日复一日的等待,终究是消磨人的。
楼下传来脚步声,林晓萱立刻将银锁片藏好。林世昌推门而入,看到女儿憔悴的模样,眉头微皱:"还没睡?"
"爹。"林晓萱起身行礼。
林世昌坐下,示意春桃退下:"盐商郑家又派人来提亲了。"
林晓萱脸色一白:"女儿宁死不嫁!"
"我知道。"出乎意料,林世昌并未发怒,"我暂时推脱了。不过晓萱,你要明白,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郑家掌握着漕运命脉,若一味拒绝..."
"爹是要拿女儿的幸福做交易吗?"林晓萱声音颤抖。
林世昌沉默片刻:"我给你一年时间,不是让你在这里伤春悲秋。若孟远真有出息,我自然无话可说。但若他半途而废..."
"他不会!"林晓萱斩钉截铁。
林世昌深深看了女儿一眼,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今日收到的。"
林晓萱一眼认出那熟悉的字迹,心脏几乎停跳。她颤抖着拿起信,迫不及待地拆开,贪婪地阅读每一个字。这是半年来第一封真正来自孟远的信!
"爹..."她抬头,眼中含泪,"之前的信..."
"我扣下了。"林世昌坦然承认,"想看看那小子能坚持多久。"
"您怎么能..."林晓萱又惊又怒。
林世昌起身:"从今天起,你们每月可以通一封信。记住,只有一封。"走到门口,他又回头补充,"对了,郑家三日后设宴,你必须出席。这是底线。"
门关上后,林晓萱立刻扑到书桌前,提笔回信。她有太多话要说,笔尖在纸上飞舞,字迹因为急切而有些凌乱。写完后,她将信贴在胸前,仿佛这样就能传递给远方的孟远。
"小姐,您该高兴才是。"春桃小声说。
林晓萱擦去眼泪:"我是高兴。只是..."她望向窗外皎洁的月亮,"只是太想他了。"
同一轮明月下,孟远正在商行加班对账。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强盗!有强盗!"
孟远丢下账本冲出去,只见几个蒙面人正劫持一辆货运马车。车夫已经受伤倒地,货物被一件件搬走。周围人畏缩不前,只有孟远抄起一根木棍冲了上去。
"住手!"
强盗没料到有人敢阻拦,一时愣住。孟远趁机救下车夫,又用木棍击倒一名强盗。其他人见状,纷纷拔刀相向。
千钧一发之际,巡夜的官兵赶到,强盗们仓皇逃窜。孟远手臂被划了一刀,鲜血直流,却还惦记着货物:"快清点一下,看少了什么!"
这一幕恰被赶来的商行东家看在眼里。第二天,孟远被叫到东家书房。
"年轻人,昨晚的事我听说了。"东家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眼神锐利,"你不仅勇敢,还很细心。那车货物价值上千两,若被劫走,商行损失惨重。"
孟远恭敬地站着:"分内之事。"
东家笑了:"账房先生可不管抓强盗。这样吧,从今天起,你跟着刘掌柜学看货,月钱五两。"
孟远心头一震。五两银子,是他现在收入的两倍还多!更重要的是,看货是经商的核心技能,能接触货源、价格、客户等关键信息。
"多谢东家栽培!"他深深一揖。
走出书房,孟远恨不能立刻写信告诉林晓萱这个好消息。但他忍住了——每月只有一封信,他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孟远白天在码头做工,晚上在商行学习,像一块海绵般吸收着商业知识。他天赋过人,很快就能独立处理一些小额交易。三个月后,他的月钱已经涨到十两。
这天夜里,孟远回到租住的小屋——自从升职后,他就搬出了工棚。推开门,地上躺着一封信。他心跳加速,捡起一看,果然是林晓萱的笔迹!
信中说她一切安好,只是思念成疾。林父允许他们每月通信,但盐商郑家仍在纠缠...读到此处,孟远握紧了拳头。他必须更快地积累财富,否则一年期满,如何与富甲一方的盐商抗衡?
第二天,孟远取出那包一直没动的银子,加上这半年攒下的工钱,总共五十两。他决定赌一把——投资一批从南洋来的香料。这种香料在省城很稀有,若能运到北方,利润翻倍。
交易很顺利。一个月后,孟远净赚八十两。他用这笔钱又投资了一批瓷器,再次获利。短短三个月,他的本金已经翻了三倍。
隆昌商行的刘掌柜看在眼里,私下对他说:"小子,有眼光。不过商场如战场,光靠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孟远虚心请教:"请掌柜指点。"
刘掌柜捋须微笑:"真正的大利在两种生意:一是别人不敢做的,二是别人做不到的。"
孟远若有所思。几天后,机会来了。商行接到一笔急单,需要将一批贵重药材运往北方,但沿途土匪猖獗,无人敢接。
"我去。"孟远站出来。
东家惊讶地看着他:"你可知这一路多危险?"
"知道。"孟远平静地说,"但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最终,商行同意让他带队,并许诺若任务完成,给他两成利润作为报酬。出发前夜,孟远给林晓萱写了封信,只说有要事外出,可能一段时间不能通信。
商队浩浩荡荡出发了。前几日平安无事,第五天傍晚,他们在一处山谷扎营。夜深人静时,孟远突然听到异响。他警觉地起身,发现四周黑影憧憧——被土匪包围了!
"有埋伏!"孟远大喊,同时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火把。
土匪没想到会被发现,一时乱了阵脚。孟远指挥护卫们围成一圈,将货物护在中间。箭矢如雨,一名护卫中箭倒地,孟远肩膀也被擦伤。
"坚持住!天亮他们就撤了!"孟远鼓舞士气。
果然,黎明时分,土匪退去。清点损失时,发现只少了少量货物,大部分完好无损。孟远的冷静指挥救了商队。
一个月后,商队平安返回。东家亲自出城迎接,当场兑现承诺,给了孟远二百两银子的报酬。
"年轻人,有没有兴趣做我的合伙人?"东家突然问道。
孟远愣住了:"东家是说..."
"我老了,需要得力助手。"东家拍拍他的肩,"你胆大心细,是可造之才。若愿意,我可以教你经商之道,将来分你一股。"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孟远没有立刻答应:"多谢东家厚爱,但我...我已有婚约在身,一年期满必须回去。"
东家大笑:"好个重情义的汉子!无妨,这一年你尽管学,期满后若要走,我绝不阻拦。"
就这样,孟远成了隆昌商行的准合伙人。他搬进了商行后院,开始系统学习经商之道。东家姓陈,膝下无子,几乎将孟远当儿子般栽培。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之约已过大半。孟远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变成了小有积蓄的商行管事。他每月按时给林晓萱写信,也按时收到回信。虽然信中从不说思念,但字里行间都是深情。
这天,孟远正在核对账目,一个小厮匆匆跑来:"孟管事,门口有人找,说是您同乡!"
孟远出门一看,竟是舅舅孟大山!
"舅舅!您怎么来了?"他又惊又喜。
孟大山风尘仆仆,眼中满是焦急:"远儿,出事了!郑家逼婚,晓萱那丫头绝食抗争,已经三天滴水未进了!"
孟远如遭雷击,手中的账本啪嗒落地。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