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满江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铭记历史,彰显民族精神》
田仁爱(重庆)的这首《满江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词作,它以宏大的叙事和激昂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以及抗战胜利所蕴含的伟大意义。
一、上阕:日寇暴行与全民抗战的兴起
“九十年前,丢东北、倭兵猖獗。”开篇点明时间,将读者带回到九十年前那个黑暗的开端。东北的沦陷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丢”字蕴含着无尽的悲痛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倭兵猖獗”则生动地描绘出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们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妄为。
“侵国土、奸淫掳掠,山河流血。”这几句具体地描述了日寇的暴行。“侵国土”直接指出日本的侵略行为,而“奸淫掳掠”则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行径揭露无遗,他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山河流血”以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表现出战争给中国大地带来的巨大灾难,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
“敌冠横行黎庶怒,国人奋起疆场决。”面对日寇的暴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敌冠横行黎庶怒”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愤怒,这种愤怒成为了反抗的动力源泉。“国人奋起疆场决”则描绘出全体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壮烈场景,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义无反顾地奔赴疆场,与敌人决一死战,展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赴国难、誓死逐东洋,拼无歇。”进一步强调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赴国难”表达了一种为了国家命运而勇于牺牲的精神,“誓死逐东洋”则明确地表明了要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坚定信念,“拼无歇”则体现出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战斗意志,毫不退缩,坚决与敌人战斗到底。
二、下阕:抗战胜利的历程与伟大意义
“坚心志,挥戟钺。歼鬼魅,除妖孽。”下阕开头这几句生动地描绘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坚心志”体现了战士们坚定的信念,他们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挥舞着武器(“挥戟钺”)与敌人作战。“歼鬼魅,除妖孽”将日本侵略者比作鬼魅和妖孽,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蔑视,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坚决消灭敌人的决心。
“战经旬余载,华军传捷。”“战经旬余载”准确地概括了抗日战争的漫长历程,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华军传捷”则是对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胜利的肯定,在长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作战,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这些胜利的积累最终促成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壮士情豪除旧辱,雄师武勇开新页。”这两句深刻地阐述了抗战胜利的意义。“壮士情豪除旧辱”表达了战士们以豪迈的情怀洗刷了曾经遭受的耻辱,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雄师武勇开新页”则表明抗战胜利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展现在眼前。
“寰宇观、钦仰大中华,犹星月。”结尾这几句从国际视角展现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形象。“寰宇观”表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钦仰大中华,犹星月”则形象地说明中国在世界上受到敬仰,就像星月一样闪耀。这表明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国国内的重大事件,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以一个英勇抗战、不屈不挠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整体评价
1. 历史价值
○ 这首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以词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抗日战争从日本侵华的开端到抗战胜利的全过程,包括日寇的暴行、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以及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等。通过这种文学形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传承抗战精神。
2. 情感表达与民族精神的彰显
○ 在情感表达上,作者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崇敬以及对抗战胜利的自豪。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词中,通过激昂的文字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词中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如爱国情怀、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3. 艺术特色
○ 词牌的运用:作者选用满江红这一词牌,是非常合适的。满江红这一词牌本身就具有慷慨激昂的风格,适合表达豪迈壮烈的情感。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词牌的特点,使整首词充满了雄浑的气势。
○ 语言的表现力:词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如“山河流血”“歼鬼魅,除妖孽”等语句,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作者用词准确,例如“猖獗”“钦仰”等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相应的含义,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满江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是一首值得称赞的词作,它在历史价值、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纪念抗战胜利、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