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骨长青
李 庆 和
人们总爱赞美白杨的挺拔,歌咏柳树的婀娜,而我独钟情于马尾松。在沂蒙山的山岭上,它们是最沉默的守望者,用一袭苍翠装扮着群山的寂寞,以发达的根系紧握着故乡的热土。
这些不事张扬的松树生得极有风骨。树干如淬火的青铜剑,纵使树皮皴裂成甲骨文般的纹路,依旧保持着向苍穹刺去的姿态。我常觉得,每一道裂纹里都藏着山风的一段故事,每一片松针都挂着山珠的一曲往事。
小区公园的角落里就站着几株这样的马尾松。它们被安置在景观的边沿,却自有一番气象。不似娇花需人垂怜,亦无需沃土滋养,只消一杯贫瘠的黄土,便能将四季都养成青翠的时光。每每途经,我总要驻足——看阳光如何从针叶的间隙漏下来,在地上写下斑驳的文章。
这让我想起童年灶膛里噼啪作响的松枝。父亲从山野拾回的柴火中,总夹杂着马尾松的枝桠。火舌舔舐锅底时,松脂的香气便混着炊烟留下了记忆,成了乡愁最原始的注脚。更难忘六一年那个春天,父亲扛着镢头走在栽树队伍的前头,村民们背着松苗的柳筐像移动的海洋。我跟着父亲刨下的坑,把嫩苗插进湿润的泥土,我亲手栽下了美化家园的希望。
乡亲们从大山,把马尾松栽到村旁,山村成了绿色的海洋。它们见证过我们在松荫下采蘑菇的欢愉,收藏过秋天打松籽的竹竿声响,甚至记得每个雪天,我们搂松针时在雪地上留下的蜿蜒足迹。这些记忆像松脂一样凝固在时光里,偶尔被思绪的温度软化,便在乡愁的思绪中徜徉。
所以我晨练时,总喜欢在小区公园马尾松前,停留片刻,放飞着自己的思绪,找回了童真,敬佩着马尾松的品质和力量。
二0二五年八月十二日于廊坊

作者简介:李庆和,男,山东临沂人,五O后,在兰州从军,参加援老抗美,后转业青海油田工作,现退休定居北京。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