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始终是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
作者强天政先生的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孝道丰富的内涵与时代意义。从孝道承载的道德教化功能,到其与忠君爱国、国家法律的紧密关联,作者层层递进,阐述清晰。文中特别指出,践行孝道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这为我们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孝道指明了方向。此外,文章还通过黄旭华、毛泽东等典型事例,提醒我们看待尽孝要全面辩证,不能一概而论。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大家对孝道的深入思考,让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和践行这一传统美德,共同营造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264字)
【前言】
这篇文章属于议论文。文章开篇点明孝道在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传统孝道所弘扬的社会道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中心论点。随后从孝道对家庭、社会、国家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忠君爱国的联系,以及和国家法律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列举《孝经》内容、《民法典》相关规定等进行论证。同时,还列举黄旭华、毛泽东等特殊事例,辩证地看待尽孝问题,进一步阐述观点,逻辑严谨,论据充分,符合议论文的特征 。(224字)
【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
“孝道”与“尽孝”
作者:强天政/陕西宝鸡
孝道,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生八德中“孝”居首位,百善孝为先。传统孝道所弘扬的社会道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孝道承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的道德教化重任。孝不仅是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了,社会和国家也就和谐了。孝道强调父子有亲、兄友弟恭,这种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能够推而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孝道与忠君爱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中,孝悌思想被视为忠君爱国的起点。孝顺父母的人更容易忠诚于国家和君主,孝悌之心可以推及到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这种观念在历史上也有体现,如《孝经》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此外,孝道作为道德思想与国家法律相互补充。孝道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家庭内部的道德情感和责任,而法律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孝道的伦理教化作用可以帮助培养人们的道德自觉,而法律的约束作用则可以确保孝道的实践不会因个人道德水平差异而出现偏差,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孝道,孝敬父母和赡养父母,尽到儿女行孝的义务。孝道不可以与法律相背离,不可无视法律。如果以孝道为名行违法之事,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也违背了孝道的本质。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相对应的,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同样,《民法典》第二十六条也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子女应当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物品,在生活上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并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慰藉。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践行孝道,关爱父母,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当然,对于子女尽孝的个案,要辩证的看待,不能一慨而论。决不能把胸怀天下,身兼国家使命,无法伺亲的特殊情况看作不孝。例如,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只为国家献宏谋。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1958年拉开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序幕,黄旭华被选中参与这项任务。 一边是国之重任,一边是骨肉亲人,黄旭华最终选择了前者,而这一走就是30年。
作为中国核潜艇先驱之一,黄旭华功勋赫赫。当母亲看完关于写他事迹《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被家人误解几十年不赡养父母的不孝儿子,竟然是在为国家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她让其他儿女们要理解黄旭华。30年后再相见,母亲已是95岁高龄,黄旭华也已两鬓斑白。有人问黄旭华如何看待忠孝不能两全,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再如,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作为父亲毛顺生的长子,小时候父亲想让他留在家里干活、算账、继承家业,但是他却违背父命,一心向学,志在四方。17岁那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离家时他写给父母亲的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毅然决然离开父母,离开家乡。1921年的春天乍暖还寒之时,毛泽东从长沙回到了韶山,与家人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春节的到来。正月初八,这一天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毛泽东满怀深情地对弟弟说道:“这些年来,家中的里里外外都是你在辛苦操持。父母离世,也是你们费心安葬,我未能尽到孝道。……。”
不久,他变卖家产,弟弟毛泽民便跟随毛泽东来到了长沙,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也纷纷追随而来。就这样,毛泽东带着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踏上了那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革命征程,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然而,命运多舛,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的弟弟妹妹们以及妻子杨开慧等六位亲人都先后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毛泽东同老一辈革命家一起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用28年时间创建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对世界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深远影响。
38后的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故乡,迈着沉稳的步伐含泪给父母上坟,深深三鞠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诗人的毛主席,他的诗作中更多的是歌颂战士,赞美群众。在他的心中,自己的小家在国家面前犹如沧海一粟。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他将国家视为大家,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甘愿牺牲个人的情感与利益。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在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中无人能与其比肩,岂能用一个“尽孝”加以评说?一个“孝道” 岂能承载得起?(2098字)
2024年12月28日
【作者简介】
强天政,男,陕西扶风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68字)
共2671字 2025年8月11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