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瓜尖
瓜为民间寻常之物。黄瓜、丝瓜、冬瓜菜用,西瓜消暑,南瓜当饭,各有其用。
南瓜量大易长、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故又有“饭瓜”“米瓜”之称。清代高士奇《北墅抱瓮录》中说:“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黄州猪肉之法,少水缓火,蒸令极熟,味甘腻,且极香。”此语乃是真言。
余为北人,幼年之时,食粮紧张,瓜菜以代,农家常种土豆、南瓜。每于成熟之时,将土豆和南瓜切块,以油盐入锅,以铲翻滚后,被以饼坯,盖锅后分以文武火蒸之,称为"南瓜盖被"。熟后土豆绵软,南瓜甘腻,和饼食之,味道极佳。
二十余年前,余至江南,方知南瓜食法同北方不同,青嫩之时即可菜用,炒而食之。更有甚者,南瓜藤梢之嫩枝叶,乡人称为南瓜尖,亦可为食。
其法,将南瓜尖表面的绒毛撕掉,连叶带柄摘下,剥去茎杆外皮纤维,露出透明的绿得透亮的肉质,掰成三截手指长一段,焯水去筋后,或素炒,或凉拌,或入汤。食之满口草木清香。
此法清代包世臣《齐民四术》有载:"以叶作菹,去筋净乃妙",可见南瓜尖为食,古即有之。余曾与妻周末闲游乡下,见乡妇兜售南瓜尖,甚是诧异,方知南人食物,乃尽极致。
瓜藤之嫩梢,摘而为食者,非惟南瓜尖而已。佛手瓜尖、丝瓜尖,亦可为菜品。二者无绒毛,茎秆脆嫩,入口嚼之,“咔吱”作响,叶子软滑而不烂糊,满口清爽。尤其佛手瓜尖,又名捧瓜尖或洋瓜尖,常入饭店为菜品。因其卷曲的须藤,形似龙须,又名龙须菜。
明代高敬命有《松堂索龙须菜》诗:
草经名蕺未为真,唤做龙须字亦新。
细蔓萦丝烟扑翠,嫩萌抽笔露凝津。
中无甚美人谁好,食有馀甘我独珍。
还怪先生忽须此,南烹腥腻正堪颦。
此诗所咏龙须菜为蕺菜即鱼腥草,然用之于瓜尖亦甚合适。吃惯了大鱼大肉,吃两口瓜尖正好。
正如诗中所言,夏日炎热心烦,龙须菜鲜绿细嫩,赏心悦目,来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