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甫,(1912~1987)肥城市桃园镇西里村人。于1932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东泰西抗日根据地和大峰山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1932年9月18日,李文甫和他的战友们组织和率领北京各大学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九,一八”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平城内发动抵制日货活动。同年秋天,李文甫又参与组织了“李大钊出殡”的行动,这个时期又邀请鲁迅到北平各大学演讲。1933年秋,李文甫等人在北京山东会馆被捕并被递解至南京,关进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重新合作,中央派周恩来与叶剑英来到狱中探望“政治犯”并讲了话。
李文甫做了详细记录并广为传抄。周恩来的讲话阐明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发展形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他们眼界顿开。由南京国民党监狱获释(国共合作释放政治犯)后回到家乡肥城县。一边以党的名义宣传抗日,建立抗日武装,一边分头四处寻找党的组织。不久,徐麟村在泰安同山东省委派往泰安组织抗日武装的远静沧,张北华等同志取得了联系,并带回准备武装起义消息。从此,李文甫他们与党建立了联系。后来,李文甫又在聊城同张霖之取得了联系,为日后建立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及整个泰西抗日根据地时获得鲁西北特委和十支队大力支持埋下了伏笔。1938年初,根据张北华,远静沧的指示,以李文甫、徐麟村等人为首的肥城抗日武装近百人,同来自泰安的张北华,远静沧等十人以及泰安过来的其他小股武装在肥城县空杏寺汇聚,并打出了“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的大旗,举行了震动整个泰西的,由共产党领导的,以肥城抗日队伍为主的武装起义。自卫团建立不久,建立了由张北华(自卫团主席),远静沧(自卫团政治部主任--政委)和李文甫(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组成的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党在队伍中的领导作用。首打肥城县城,处决汉奸范维新,再战界首火车站,京浦路破袭和道朗战斗,在战斗中远静沧牺牲。此战,使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在山东泰西地区名声大震,部队迅速由不足两百人发展到2000余人。
长清“马湾起义”的抗日游击队到肥城加入张北华率领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编入该团第四大队,冯晓云任大队长,张耀南任参谋长。道朗战斗后不久,日本鬼子开始大力围剿自卫团,部队处境日益艰难,连日常给养都难以保证了。为了解决部队的生存问题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1938年4月,李文甫带自卫团进入大峰山区。当时,张耀南还在长清扩充队伍,收集枪支、粮食,送来一批人、枪、粮款。李文甫带领部队到达大峰山区后,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1、将部队整编为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大峰山独立营;2、利用在长清有相当影响力的张耀南为部队在当地筹集补养和扩充兵员;3、通过张霖之向十支队请求派军事干部到独立营担任军事指挥员,以提升部队战斗力。4、积极寻求战机,打击日本鬼子,扩大影响力。5、积极争取范筑先委任共产党员担任泰西各县县长,以建立我党实质性领导的抗日政权,使根据地得以巩固。
为适应形势需要,建立了大峰山独立营,这时,李文甫通过时任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的张霖之,从十支队要来了军事干部,当时来的有,汪毅、曹鸿胜等人,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汪毅当营长,一连连长曹鸿胜,指导员万晓塘;二连主要是十七大队的人,张杰任连长,指导员董涛;三连原来都是十一大队的人,后来11大队几乎全部回肥城了,这个连就一直空着;以后又新成立了四连,主要是张耀南同志扩军新召来的。部队组织起来后,在8月份,汪毅等人率部在下巴马庄村南杨沟伏击了日军的车队,这是他们到大峰山后第一次打鬼子,仗打得很漂亮,敌人伤亡90多人。这一仗影响很大,大峰山区的群众知道大峰山独立营是真抗日的,非常拥护他们。这一仗为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1月底,泰西一带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红红火火的建立了起来。这其中既有独立营全体干部战士以及当地党组织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艰苦卓绝的努力,也有张耀南利用其影响力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是十支队机枪营与大峰山独立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在泰西特委建立前,由于泰西党的主要领导单纯军事观点,使得根据地在日本鬼子的不断围剿和蚕食下日益缩小,甚至基本丢失。但在此期间,由于有了以张霖之为首的鲁西北特委的正确领导和以李文甫为首的一些老党员所坚持的正确主张和切实行动,才能够在当时严峻形势下,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
1938年夏,段君毅等到泰西,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泰西特委。李文甫出任特委宣传部长,泰西特委建立初期也主要在大峰山根据地一带活动。 自卫团大峰山独立营在整编成立山东纵队六支队时,被整编为六支队二团,李文甫出任特委宣传部长。并由大峰山独立营长曹洪胜担任了二团团长,张杰所率连编入二团,任二团二营营长。大峰山根据地是由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大峰山独立营创建的。再加上泰西特委成立后于38年7月建立了中共长清县委,第一任万晓塘任书记、万晓塘调离后,魏金三任书记,1939年6月在崮头村成立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张耀南任县长。使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发展壮大。1939年10月,根据工作需要李文甫从部队回到肥城工作,同时通过民主选举成为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