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三题》
文/孙成贵
其一:关于“有”
叩佛:“世间万象,林林总总,高楼倾塌,繁花凋零,此‘有’者,究竟是实是幻?”
佛不语,指阶前露。晨露莹莹,日照即散,却曾润草尖、映朝暾。
悟曰:有非恒有,幻非空幻。如露亦如电,虽刹那,曾照见世界。
再问:“众生奔忙,求名求利,求一份安稳,求一世圆满,为何愈求愈惘?”
佛拈花,风过,瓣落泥中,明年枝上又生新蕊。
思之:求者执“得”,患“失”;若知“求”是缘生,“得”是缘聚,“失”是缘散,如花开落,本自天然,则心无挂碍。
终问:“何者为‘我’?躯壳会老,妄念会变,究竟哪个是真实的自己?”
佛指心湖,湖映白云,云去湖空,湖本无云;湖起波澜,浪息湖静,湖本无浪。
豁然:“我”非躯壳,非妄念,是那能映云、能起浪,亦能归空、能归静的澄明本然。如湖映万象,不染纤尘;如镜照千形,本身无象。
禅者曰:问佛,原是问己。佛之语,如指月之手,指非月,却引人见月——月,即在自心清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