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我在黄鹤楼公园毛泽东词亭担任诗词讲解志愿者,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了黄鹤楼的历史文化,还从周老师和梅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这一天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周智敏老师给我讲述了众多关于黄鹤楼的故事,让我对这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提到将黄鹤楼的每个点位变成 100 个小故事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周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背后的故事,写出这首词的初衷,落款时间与写作时间不同的原因,以及武昌城门的历史。并且周老师还提出一些疑问,引发我的思考这些细节,比如为什么黄鹤楼里面没有毛泽东的诗词呢?
梅顺丽老师更喜欢将诗词的意义编成相互融合的小故事,生动形象,深得小朋友喜爱。这些细节让我对毛词亭中的两首词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对武昌的历史变迁以及黄鹤楼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同时,周老师和梅老师灵活的讲解方式让我认识到,讲解历史文化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调整,如是小孩应讲的更有故事感,多提问问题引发思考,以生动形象地传达信息。
在今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来自广东和四川的游客。除了讲解黄鹤楼的历史文化外,我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感想。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还能够从他们的反馈中学习到更多。
此外,周老师还指出我之前提到的《菩萨蛮·登黄鹤楼》创作时间的错误,让我意识到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
今天,志愿者老师们的积极讲解,让我收获颇多,不仅在历史文化知识方面学习到很多,还在沟通能力、个人成长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机会。我会将这些收获铭记在心,继续努力传播中华文化,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游客。
2025年8月6日于黄鹤楼公园毛泽东词亭
周智敏是武汉市文明市民、武钢十佳退休职工,自2015年起投身志愿服务。他担任第十届武汉园博会展园园长志愿者队长,带领团队获中央文明委“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个人获园博会突出贡献奖。2017年至今,他在黄鹤楼公园担任诗词讲解志愿者,累计服务超1100小时,接待游客数万人次,获千余条好评,被评为黄鹤楼“优秀志愿者”。他创作《每日一诗赞园博》《每日一诗赞黄鹤》《每日一歌唱黄鹤》等诗歌2000余首,通过抖音、视频号传播黄鹤楼诗词及武汉精神,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其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志愿精神的公益典范。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