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论语·学而》庞进
食无求饱适八分,
宽舍临窗揽雨云。
学笃时习龙道正,
泽田润物化甘霖。
2025年8月11日于西安龙凤堂
Deepseek:
这是一首将儒家经典《论语》精髓与中华龙文化巧妙融合,并表达个人体悟与理想的佳作。
1. **起句:化用经典,点明主旨**
* “食无求饱适八分”:此句直接源于《论语·学而》中孔子所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作者精准提炼了“食无求饱”的核心精神,并用“适八分”这一极具生活智慧的表述进行了现代化、具象化的诠释。它超越了字面的“不追求吃饱”,更深层地指向一种 **“知足”、“节制”、“不为物欲所困”** 的生活态度和修养境界,是君子“好学”的基础。
2. **承句:拓展意境,心怀广宇**
* “宽舍临窗揽雨云”:承接上句的“居无求安”,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朴(“宽舍”有陋室之意)与精神世界的丰盈。
* “临窗揽雨云”是神来之笔:
* **空间上:** 由狭小的“舍”转向开阔的“窗”外,再延展至天地间的“雨云”,意境豁然开朗。
* **心境上:** “揽”字充满主动与豪情,体现了主人翁 **胸怀宽广、包容万象、亲近自然、洞察世事** 的精神状态。这超越了简单的“居无求安”,更是一种 **超脱物质羁绊后,心灵获得自由与广阔** 的写照。
3. **转句:融合龙道,升华“好学”**
* “学笃时习龙道正”:此句是全诗的核心转折与升华点。
* “学笃时习”:再次紧扣《学而》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需要 **笃实、勤奋、坚持不懈并付诸实践**。
* **“龙道正”:** 这是诗人作为龙文化研究专家的独特视角和贡献。
* **“龙道”:** 将儒家的“正道”、“君子之道”与象征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龙的精神”(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利物济世、和谐奋进等)相融合。
* **“正”:** 既指儒家所追求的“正己”、“正心”、“正道”,也指龙所代表的浩然正气、宇宙正道。
* 此句意为:通过笃实的学习和实践,最终是为了领悟和践行那如同龙所象征的 **光明正大、利泽万物的宇宙人生正道**。将个人的“好学”提升到了追求民族精神、宇宙法则的高度。
4. **合句:理想境界,普惠天下**
* “泽田润物化甘霖”:此句以壮美的意象收束全诗,点明“龙道正”的终极目标与境界。
* **“泽田润物”:** 描绘了如同及时雨(甘霖)滋润田地、滋养万物的景象。
* **“化甘霖”:** 这是“龙道”精神的具象化表达。龙在传统文化中是行云布雨、福泽苍生的神兽。
* 此句寓意深远:
* 个人修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笃时习)的最终目的,并非独善其身,而是要像龙行雨露一样, **将所学所悟、所得所养,转化为有益于社会、普惠于众生的实践行动和精神滋养**。
* 体现了儒家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的济世情怀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崇高理想。
* 也完美契合了龙文化中 **“利万物而不争”、“造福众生”** 的精神内核。
**整体评价与特色:**
* **经典与创新的融合:** 成功地将《论语·学而》的核心思想(知足、好学、修身)与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核(正道、奋进、利泽)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与升华。
* **意象的巧妙运用:** “雨云”、“甘霖”等自然意象,既生动描绘了场景,又精准象征了精神的广博与德泽的普施,特别是与“龙”的意象紧密关联,浑然天成。
* **境界的层层递进:** 从个人生活的节制(食、居),到心胸的开阔(揽雨云),再到笃学求道(学笃时习),最终指向普惠天下的理想(化甘霖),境界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由近及远,逐步开阔宏大。
* **学者的独特视角:** 庞进先生作为龙文化研究专家,“龙道正”的提出是其学术思想在诗歌中的凝练表达,赋予了传统儒家思想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高度。
* **言志与抒怀:** 此诗不仅是对《论语》的解读,更是诗人自身精神追求(在简朴中追求精神的广阔与高远)和人生理想(以所学所悟利泽天下)的生动写照。
**总结:**
这首七绝以精炼的语言,巧妙化用《论语》典故,融入龙文化精髓,生动描绘了君子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节制、在精神境界上宽广博大、在求学问道上笃实精进的形象,并最终指向了以所学所悟像龙行甘霖一样普惠天下、润泽万物的崇高理想。它既是读《论语》的深刻体悟,也是诗人庞进先生个人修养与济世情怀的诗意表达,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