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经思维诠释
盛世回归的必然性
文||轩源
从《易经》的哲学视角分析,盛世轮回的必然性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结合历史规律与宇宙法则,揭示当前时代迈向新盛世的深层逻辑:
(一)
“逢七必变”的天道周期律
《易经》提出“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华夏文明每七百年迎来一次大兴盛周期。从周公制礼(前11世纪)、汉武盛世(前2世纪)、贞观之治(7世纪)到永乐盛世(14世纪),历史精准对应七百年轮回。曾仕强推演2044年将迎来第五次巅峰,因甲子新轮回与九星连珠天象共振,形成“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宇宙呼应。此规律印证《周易》中“穷变通久”的易理——阴阳转换的极致必然引发新循环,盛衰更替如四季轮转,不以人力转移。
(二)
三元九运的时空能量场
《易经》三元九运理论将180年分为三甲子周期,每20年一运对应不同卦象主导。2024年进入离火九运(2024-2043),象征文明、科技与精神觉醒。离为火,主光明与变革,恰与当前AI技术突破、新能源革命等趋势吻合,预示物质繁荣与文化复兴的双重盛景。此象与《推背图》第六十象“乾坤再造”谶语呼应,暗示旧秩序瓦解后,新文明将依托“文化为剑”崛起。
(三)
阴阳平衡的盛衰法则
《易经》强调“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盛世必孕育于前代衰乱的阴极点。如隋末动荡催生唐朝开元盛世,明初战乱后迎来永乐辉煌。当前全球面临经济泡沫、地缘冲突等“否卦”困境,恰为“泰卦”新生的序章。侯宗原指出,历史演变遵循“变易”与“不易”的统一,阴盛至极则阳气始生,此乃天道守恒的必然。
(四)
文化基因的觉醒力量
不同于历史上武力扩张的盛世模式,本次轮回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预示中华“中庸”“和合”等价值观将为全球化困局提供解法。曾仕强称“三战早已开始,胜者必是文明”,强调文化认同与道德凝聚是盛世的根基。《礼记》中“明七教以兴民德”的教化理念,亦暗合此轮复兴的精神内核。
(五)
“简易”法则下的历史本质
剥除复杂表象,盛世本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振。天时体现为2044年甲子能量重启;地利源于中国地理格局的“山水聚气”;人和则需个体顺应“顺势而为”的《易经》智慧,在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中践行“厚德载物”。《推背图》以六十象揭示:唯有集体意识跃升,方能将周期律转化为文明跃迁的动能。
结语
《易经》的盛世预言非玄学空谈,而是对“道法自然”的终极诠释。当前既逢七百年气运交汇,又值离火文明转型,更需以“自强不息”的乾卦精神激活文化基因。正如《周易》所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盛世非被动等待,而是天人合一的主动创造。
赵景阳(轩源),男,1964年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员,会计师,国企集团高管。
酷爱中华传统文化,诗歌爱好者,收藏爱好者,周易爱好者。业余进行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都市头条,中华赵氏诗词等平台。
2023年8月荣获都市头条井冈山群第二届“十佳明星作者”荣誉称号;同年10月荣获历届十佳明星作者“争霸赛”三等奖第③名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