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把日子酿成手边的茶
文/张绍钟
蝉鸣还在树梢上拖着长调,风里却悄悄掺了点新意思。我站在阳台给那盆君子浇水时,指尖触到的陶盆壁,竟比昨日凉了半分。日历被阳光晒得发脆,翻到今天,“立秋”两个字端正地卧在纸页中央,像枚刚从时光里捡来的邮票。
我想起年轻时总觉得日子漫长得很,立秋不过是台历上又一个要被划掉的符号。那时忙着赶早班车,忙着在会议室里争分夺秒,忙着在换季时匆匆添件薄外套,连抬头看一眼天空的闲心都没有。仿佛秋天是被谁硬塞进日程表的,带着点不容分说的仓促。
可今年不一样了。晨练时踩碎的梧桐叶,比往年轻脆了些;菜市场的冬瓜,带着层薄薄的白霜;连楼下阿婆卖的糖炒栗子,都比上个月多了几分甜糯的香气。我拎着刚买的秋梨往家走,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晃得人眼睛发暖。我忽然想,原来秋天不是来催促的,是来慢下来的。
厨房里飘出冰糖雪梨的甜香,我靠在门框上看老伴忙碌。窗台边的蟹爪兰冒出了红尖尖,去年冬天开败的花盆里,不知何时钻了棵指甲盖大的野草。“你看这草,”我指着给老伴看,“倒比精心养的花有精神。”老伴笑着拍我一下:“闲心倒多了,快去把梨核倒了。”
傍晚的风穿堂而过,带着点桂花的淡香。我走出家门,几步就到城门。我坐在藤椅上翻旧书,书页间夹着去年秋天的银杏叶,黄得像块褪色的金子。我忽然明白,所谓活好当下,不是要抓住什么,是要放开些,放开对未卜的焦虑,放开对过往的执念,像这立秋的风,轻轻巧巧地,就把夏天的尾巴拂走了。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大概是在追最后一只萤火虫。我合上书,抬头看天。晚霞正一点点漫上来,把云染成了橘红色。我想,这样的日子,真好。不必急着赶路,不必忙着追赶,就这么坐着,看日头慢慢沉下去,看秋意一点点漫过来,就很好。
尾声绍钟再赋七律立秋有怀寄:
朝迎爽气透轩楼,知是新凉已立秋。
岁月如川奔不驻,功名似梦去难留。
每思静处寻真意,常向闲时觅自由。
且趁流光斟绿蚁,莫教愁绪绕心头 。
曹艳玲会长的文化传承之路
文/张绍钟
在吉林市的文化版图中,曹艳玲会长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她以非凡的才情与不懈的努力,引领着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和九洲诗词文学总社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攀登诗词文化的高峰。
曹艳玲,北方交大毕业。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北国文史书画研究院院士、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会长、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古典诗词学院院长、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新诗学院院长、吉林市滋联艺术家协会顾问、中华诗院吉林省分院副院长、九洲诗词文学总社社长、吉林永吉星星诗社社长、中国先锋诗派·仿古新诗研究会参事,曾先后担任财务科长、商店经理、工会主席等职务,个人作品有《三友诗词选集》,五十六万字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情愿》《诗词闲赋》。 曾主编过《三友诗词选集》《心语诗情》《九湖诗词文化》《九渊雅集》《锻瘁新生》《九洲集锦抗疫颂》《诗词文化研究》《诗词翰墨集锦》等书籍,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并多次获奖,广受赞誉。
曹艳玲会长在诗词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最令人钦佩的便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写诗的方法传授给会友。她深知,诗词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都是传承的火种。于是,她经常组织诗词讲座和培训活动,从诗词的格律、意境的营造,到情感的表达,她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她会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分享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心得,让晦涩难懂的诗词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她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只有平等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她鼓励会友们大胆创作,不怕犯错,因为在她看来,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
在日常相处中,曹艳玲会长对会友们关怀备至,宛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她会关注每一位会友的创作状态,当有人遇到创作瓶颈时,她会主动与其交流,给予鼓励和建议;当会友们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也会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曹艳玲任会长以来,带领广大诗友们,联合外地区诗词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甚至自掏腰包,出版大型诗集及杂志,为发展吉林市诗词文化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她记得每一位会友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送上真挚的祝福。在她的影响下,整个诗社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为了丰富会友们的创作素材,提升诗词文化的影响力,曹艳玲会长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她带领诗社成员走进吉林文庙,开展网络联谊活动。在活动中,诗友们面对庄严宏伟的文庙,吟诗作赋,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这次活动不仅让诗友们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吉林文庙这一全国四大文庙之一的了解,也通过网络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诗词与古建筑文化碰撞的魅力。此外,她还组织过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活感悟等为主题的诗词创作活动,带领会友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去发现美、记录美、歌颂美。
在曹艳玲会长的带领下,九洲诗词文学总社从成立之初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如今,总社已有会员一万多人,十几个组织机构,全国各地分社多达五十多个。通过和诗步韵等形式,诗友们共同抒发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展现出新时代诗人的家国情怀。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在她的领导下,也成为了吉林市文化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加入,为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曹艳玲会长以她对诗词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成为了诗词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她用自己的能力、才干和热情,让诗词文化在吉林市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她总结了十几年来的工作成绩。她表示,将与班子成员带领所有会员,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拼搏进取,奋发有为,认真谋划未来五年工作,不断扩大诗词会员队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吉林市文化的建设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和九洲诗词文学总社将继续书写辉煌篇章,让诗词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