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主体特征,幼儿稚嫩、少年活泼、青年激情.中年成熟稳重.老年者历练游刃.而人过七十古来稀也。现在的人朋友圈子有点复杂。比如说我自己吧,八十多岁的朋友几个,七十多岁的好几名,六十多岁的一部分,五十岁左右的占一半,四十岁左右的也有三分之一,再小的也有,不过交往较少偶尔碰面,兄里哥们儿胡喊一通而已。
朋友圈子里比较稳定的关系,一般的无怪乎如下几种。
1同学关系2战友关系3同事关系4社会上朋友5通过朋友认识的朋友
以上说的是朋友的主体,当然人海茫茫,有其复杂性。
比如说我的同学吧。高中毕业,由于爱交朋友小学群初中群高中群。当然小学时太过久远,记忆搁浅,经常联系的也不多,初中又稍微多些,回忆校园少年同窗之谊,共同链接记忆如冬日暖阳绒绒的。高中就不用说了,相比记忆犹新。加之婚丧嫁娶事,如聚会一般,共同回忆增加友谊。
战友,这是个特殊群体,我感觉当三年兵比上三年大学收获颇丰。
第一,锻炼个好身体。每天按时,晨起跑步,开始是真的懒得起来,没用啊、当兵啊、纪律啊!于是由开始的被动变为主动。开始喜欢听那整齐的步伐,直到如今看视频听声音,部队晨起起床号,就莫名的一种激动,耳畔隐隐整齐的擦擦声响。
第二,最起码这三年,全是正能量。大小会天天讲爱祖国爱人民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轮流讲个个讲....不会讲的也会讲两句,会讲的锻炼个好口才。
第三由于战友来自于天南海北,可以通过交往了解全国各地风土人情,及退伍后联系生意旅游接洽....总之好处不言而喻。
同事,这个一起工作,为养家糊口而得薪金的群体。无论体制内外,或是生意伙伴或是打工进厂,以一概之。可以文化相同,可以年龄不同,可以职业相同,可以白衣素领.....由于工作关系,系统运作,往往接触较多关系相对密切。
再说说社会上朋友,这个可就复杂了。社会上朋友,文化程度不一,经历不同,认知不同。可以说个体就是本书,这本书需要分辨着读。有的书越读越有味,有的读着读着书皮子掉了,瓤子坏了因而弃之,不必多说就那个意思。
这个圈子很广,成分复杂,需要自己磨砺分辨认知综合,此之谓社会经验。
最后要说的是,通过朋友认识的朋友。人海茫茫缘份所至,社会综合偶然必然结果,相识是缘,以前不认识是因为缘分没到,既然认识了,可能比认识多年的朋友关系要好。当然,社会是人组成的,或生意投机或感情频道或心有灵犀或相见恨晚,或一切一切....
这个朋友圈有其偶然性、随机性、自由灵活性。比如因为是通过朋友认识的,所以随缘交往合适玩不合适散。不比或战友或同学更甚者同事要天天见面,即便不投机也要天天一起工作,或是即便不想交往,战友同学礼尚往来难免碰在一起显尴尬,难道说不是么。
综上所述,朋友圈子繁杂。与之交往者,互相影响,言谈举止潜移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各自造化人间磨练体验一番。
一般来讲,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主体特征。这就是文章开头我所说的话。比如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基础基本已经定型,有的为经济所困,日子过得皱皱巴巴,有的为情所困,小三争宠曝光,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有的家庭婆媳矛盾姑嫂斗法,或者孩子不知感恩,更有甚者儿女优秀出国,老人病重离世竟然不回.....如此林林总总尔,此为人间量身定做专属。
幸福的生活来自于认知,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个大命题,可以说也是个永恒的争论不休的问题,千观万念千锤百炼,你是你我是我,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各抒己见而已,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很显然,往往修养高的,知书达礼者,其人生体验幸福者多。当然了,知书、我所说的书、不仅是书籍上的书。只能说读书是达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社会中生活,看电视听新闻,人群声.....无不是在学习。这是个默默的长期综合的结果。
社会是个大染缸,怎样才能出淤泥而不染,当然这是相对的。这就需要个体,通过智慧的大脑,慧眼如炬辨别传输综合指导了。不一样的思想观念,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呱呱坠地量身定做,只是个大致方向,决不是量身定死,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最起码比之自己进步多多。
有人哎叹:“哎呀,这辈子完了”
是的,你与马云比钱,是完了!不但这辈子完了,十辈子也可能完了....这里也不多举例,都是些老生常谈耳朵磨茧子的道理。
总而言之,尘世一粒,差距来自于人间,幸福痛苦来自于比较。宇宙茫茫深邃,人类认知有限。只有热爱生活追求光明的人,才能承载历史的火炬,接力继续前行。
我深信不疑,世界如此模样,本来就是该有的模样。你我皆人间路过,临别时刻化为腐朽。根据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原则,越来越相信精神永存。
相信无限之外有一,就把人类社会发明的词用上吧。有一精灵在关注人间,仿佛在深情的说:“加油,人类。我在看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