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漾文心 莱芜传墨韵
——《现当代作家笔下的莱芜》编后记
李 皓

当最后一篇文稿校对完毕,站起身遥望窗外,不远处的大汶河正泛起粼粼波光,一如莱芜大地上流淌不息的文脉。为济南市莱芜汶水学校量身编纂的这本《现当代作家笔下的莱芜》校本课程读本,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渐趋成型。作为连接地域文化与校园教育的桥梁,这本书承载的不仅是文字的重量,更是让汶水师生透过文学之眼读懂家乡的殷殷期许。
创办于1970年的汶水学校,北依雅鹿山,南临大汶河,在五十余载的育人历程中始终坚守“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美丽人生”的校训。自2019年划归济南市教育局直属管理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步履坚定。近年来,学校深耕校本课程建设,尤为重视地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正是这份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催生了我们编纂这本书的初心。受汶水学校领导委托,在张期鹏、亓希山两位地方文化学者的精心策划下,作为一名多年跑教育口、对莱芜教育事业有一定了解的地方党报资深新闻工作者,我与莱芜区作家协会孟兆印主席携手,邀约部分同道,共同完成了这项兼具意义与挑战的地方文化工程。
本书的编选始终恪守着清晰的准则:所收录作品仅限于2024年底前加入省级及以上作家协会会员的作品,收文时间限定为现代与当代,以确保文本的代表性与规范性。作品排列依作家出生年月先后而定,文章中“莱芜”的地理范畴特指济南、莱芜两市合并后的莱芜区。入选作家的籍贯兼顾多重维度——既有在济南、莱芜工作的本地人与外地人,也包含在外地工作的莱芜乡贤,更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坛友人,他们的笔触共同勾勒出莱芜的多元风貌。值得一提的是,除已故作家及个别年老体衰者由编者代选外,绝大多数作品均由作家本人倾情提供;对于不愿作品入选的作家,我们致以充分尊重,而因通讯不畅未能联系上的作家,则只能成为此次编选的憾事。
特别需要致谢的是,部分外地作家关于莱芜的佳作,源自历届全国吴伯箫散文大奖赛的获奖作品,山东省散文学会为此提供了宝贵支持,让这些散落在全国文坛的“莱芜记忆”得以汇聚成册。正是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莱芜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山川景致与人文情愫,让师生在阅读中触摸到家乡的温度。
初次编选此类地域性文化作品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期待汶水学校的师生们在阅读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我们,以便以后再版时更正和补救。愿这本书能成为校园里的“文化向导”,让每一位汶水人在文字中读懂莱芜的过往与未来,让地域文化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大汶河的水静静流淌,正如莱芜的文脉绵延不绝。愿这卷校本课程读本,能为这份传承增添源头活水,让汶水漾起文心,让莱芜永传墨韵。
2025年8月12日于济南市莱芜区阳光花苑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工作、定居泉城济南之南的胶东平度人,退休新闻工作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