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厢》学者邂逅“莎翁书店”:一场跨文化的奇妙之约
上图 中国《西厢记》文化学者雷建德幸拜:法国巴黎著名文化地标“沙士比亚书店”
在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奇妙的邂逅,能为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添上一抹绚丽色彩。中国文化学者雷建德,因对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的深耕研究,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一场意外的相遇,让他在法国巴黎开启了一段别样的文化之旅。
雷建德在《西厢记》研究、再创作及国内外传播领域堪称泰斗。他耗费数十年心血,编著出版“西厢记十二部曲”共50册,将《西厢记》以民间传说、剧本、小说、画册、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呈现,突破原著局限,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研究空白。他还是首位系统将《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纵横向比较的学者,提出“莎士比亚创作受《西厢记》影响”这一独特学术观点,有力推动中国爱情经典走入国际比较文学视野。
8月11日,雷建德在前往巴黎圣母院的途中,命运般地邂逅了法国巴黎市的“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这家书店坐落于塞纳河左岸,与巴黎圣母院隔河相望,宛如一颗镶嵌在巴黎文化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书店之一,更是当地著名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
当雷建德踏入书店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进入了一个充满书香与诗意的世界。店内书架林立,层层叠叠的书籍犹如知识的山峦,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在众多书籍中熠熠生辉,而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关的各类版本更是琳琅满目。
雷建德的目光在书架间游走,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感。《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两位主人公,这两对跨越文化与时代的恋人形象在他脑海中交织。他深知,尽管两部作品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和背景,但都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在书店里,雷建德与书店里各国读者展开了有情有义的交流。他向大家介绍了《西厢记》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分享自己对《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的心得。他的讲述充满激情与感染力,引得众人纷纷围拢过来,认真聆听。一位法国读者在听完雷建德的介绍后,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激动地说道:“原来中国的《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这么多相似又独特的地方,我一定要找机会好好读一读《西厢记》。”
这次在“莎士比亚书店”的邂逅,让雷建德更加坚定了推动《西厢记》在国际上传播的决心。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西厢记》的国内外传播工作。自1999年起,他奔赴法、德、美、澳、新等59个国家,考察海外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的评价,并向各国图书馆、学术机构捐赠著作。他创建了全球首个“西厢记网络展览馆”,近年又推出“元宇宙数字西厢记珍品纪念馆”,并筹备多语种智能翻译数据库,为《西厢记》的跨文化传播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这次在巴黎与‘莎士比亚书店’的相遇,就像是命运的安排。它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和意义。”雷建德感慨地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厢记》,让这部中国经典爱情名著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雷建德在“莎士比亚书店”的这次奇妙邂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相遇,更是一次跨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它为《西厢记》与西方经典文学的对话打开了新的窗口,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学者在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信在雷建德等文化使者的不懈努力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将不断加深,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将更加绚丽多彩。(本报记者)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