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总是波动。见了好的,便欢喜;见了恶的,便愤怒;见了不平的,便愤懑。这欢喜、愤怒、愤懑,便如池水被风所吹,起了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久久不能平静。
我曾见过一个修行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他每每对人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听者或点头,或摇头,或竟自走开。他却只管说他的,神色不动。有一回,街上有两小儿打架,一个鼻子出了血,一个眼睛青了半边。围观者或喝彩,或劝解,或掏出手机拍照。那修行人路过,看了一眼,便又低头走他的路。旁人问他为何不劝,他道:"我若心动,便已错了。"
这话听来极是玄妙。然而细想,世上事,哪一件不是因心动而起?见了美食流涎,见了美色目眩,见了钱财手痒。便是见了不平事,也要血脉贲张,恨不得立时拔刀相助。这些波动,原本是人之常情,修行人却偏要说"错了"。
我曾问那修行人:"若见孺子将入于井,亦不动心乎?"他沉吟片刻,答道:"救是要救的,心却不可随之而去。"这话更令人费解。手既动了,心如何能不动?心若不动,手又如何会动?他闻言只是摇头,说我"执相"。
后来那修行人不见了。有人说他去了深山,有人说他入了闹市,也有人说他其实早已死在某个冬天的早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倒是他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被许多人挂在嘴边,成了时髦话。说的人多了,意思也就越发模糊起来。
而今我每见世人或喜或悲,或怒或嗔,总想起那修行人青白的脸。他究竟修成了没有?无人知晓。我只知道,那"如如不动"的境界,大约是非常人所能及的。常人见了可悲的,便悲;见了可怒的,便怒;见了可笑的,便笑。这悲、怒、笑过后,心又复归平静,如池水涟漪散尽,倒映着天光云影。
修行或许本就不在"不动",而在动后能静。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