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总台8月10日最新消息,当天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AI技术在该领域广泛运用实现重要突破。亦是国家“日常民用与战略安全”全面结合创新战略思维的新拓展。
8月10日,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在河南省郑州州高新区隧道掘进机智能建造云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160余家建设、设计、制造、科研、高校、金融等单位的400余名代表共襄盛举,见证隧道建造领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并现场发布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会议宣布:成立打通“数据孤岛”,打造行业数智生态新范式共同体。
据悉,该共同体以“数智共享,隧创未来”为核心理念,秉持“开放包容、互助互益、自愿加入”原则,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旨在破解行业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痛点。现场发起倡议并表决通过了《共同体章程》。与会领导在致辞中强调,共同体是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践,将为隧道建造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据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该模型依托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
目前,该模型已在中国西部高原铁路隧道、上海崇太长江隧道、广东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完成验证,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今天8月11日凌晨,笔者志清还从北京方面获悉,8月10日,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正式发布,标志着AI技术在该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该大模型由亦庄企业参与联合研发,结合“大模型+算法”双备案技术,旨在推动隧道与地下空间智能化发展。北京亦庄同步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打造全域实训场,为AI技术落地提供实践平台。此次8月10日正式发布,将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广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探索。
笔者志清认同,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AI技术在该领域广泛运用实现重要突破。亦是国家“日常民用与战略安全”全面结合创新战略思维的新拓展。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大意义。为此特赋《洞天春》为评为观。
超宽盾构灵巧。
网状联通隧道。
地下人工广场岛。
智能模型晓。
规划布局甚早。
样本成功展晓。
结合安防,
创新推广,
奇人谋道。
一一2025年8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