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参加127班聚会感怀
蒙世清(云南昭通)
讲台烟雨四旬霜,桃李成林灼九阊。
论道今朝承先志,星光旧点破荒芒。
兰阶十子擎梁栋,桂殿八鸾鸣玉廊。
最是师恩深似海,重逢犹忆墨池香。
专业评述
一、格律技法
平仄运用:
首联“讲台烟雨四旬霜”中“台、雨、四”处当用平声而用仄声,属拗句,但颔联“承先志”与“破荒芒”形成拗救,符合律诗规范。
全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韵(霜、阊、芒、廊、香),用韵严谨。
对仗工整:
颈联“兰阶十子擎梁栋,桂殿八鸾鸣玉廊”中,“兰阶”对“桂殿”(方位对),“十子”对“八鸾”(数量对),“擎梁栋”对“鸣玉廊”(动宾结构),符合《诗律启蒙》要求。
二、意象构建
教育意象:
“讲台”“桃李”“墨池”三组意象形成完整的教学场景,暗喻师道传承。
“墨池香”化用王献之“临池学书”典故,喻指师恩绵长。
空间意象:
“兰阶”“桂殿”建构典雅空间感,“九阊”则拓展至天界,形成宏大叙事背景。
光感意象:
“桃李灼九阊”以“灼”字强化光芒,“星光”与“荒芒”形成明暗对比,象征知识启蒙。
三、情感表达
师生情:
末句“墨池香”含蓄表达对师恩的感念,避免直白抒情。
同窗谊:
“擎梁栋”既指学业成就,亦暗喻同学的社会贡献,双关巧妙。
传承意识:
“论道今朝承先志”体现教育精神的代际延续,赋予诗作更高立意。
四、提升建议
地域特色:
可融入昭通地域意象(如“乌蒙”“朱提”),增强诗歌独特性。
情感深化:
末联“似海”较常见,可化用“春风化雨”等典故,增添诗意。
总结
此诗格律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部兼具传统技法与时代精神的佳作。若能在地域特色与语言锤炼上稍加雕琢,则更显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