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山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长清的延安”,中共第一届长清区委就诞生在这里。党和国家领导人田纪云、万里、段君毅等,抗战期间都在大峰山工作过;上世纪70年代八大军区中有4个司令员出自大峰山;有7个省委书记在大峰山战斗过。当我看到下巴伏击战的简介时,我便全神贯注看有关照片和资料,此战斗是发生在我村的附近,从小听着这个故事长大,但不是很完整,展览馆内只是提到下巴伏击战,没有详细资料叙述战斗经过。回到家后,我便上网查有关下巴伏击战的资料,也都是只言片语,没有详细记载。有的只记载:“8月7日大峰山独立营首次作战,在下巴马庄村南边杨沟公路袭击有平阴返回长清的的日军,毙伤96人,炸毁汽车两辆”。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终于查到了1986年6月济南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出版的济南军区革命斗争回忆录丛书《齐鲁烽火》这一本权威的资料,该文章是有当时参加战斗的二连连长张杰讲述,该文章详细介绍了下巴伏击战的经过,了解了80多年前那次伏击战的细节和过程。
一九三八年夏八月,日军在济南报纸上宣称,“皇军在长清下巴镇与八路军主力千余人遭遇,打死打伤共军数百人……”但是,他们在吹嘘“赫赫战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皇军也伤亡百余人”。其实,被日军称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原来是我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大峰山独立营———一支刚刚诞生不久的抗日游击队,并不是什么“八路军主力”。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日伪军约四五百人;独立营只有一百二十人,比例是五比一:敌众我寡。双方使用的武器———日军是小炮、机枪、三八大盖;独立营是土枪、手榴弹、大刀长矛:优势悬殊。战斗结束后,双方伤亡人数———日伪军一百余人;独立营二人(牺牲一人,负伤一人),比例五十比一:胜负分明。此外,我独立营还炸毁敌汽车两辆。此次战斗是峰山游击队刚刚成立。
这次战斗发起之前,在当时山东省委指示下,1938年1月1日,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爆发,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李文甫任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随后,打下肥城,镇压了反动封建势力头子范维新后,部队迅速扩充了实力。1938年4月,日寇进攻肥城。肥城失守后形势逐渐紧张,自卫团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坚持斗争。于是,李文甫受命率自卫团四大队、十一大队、十七大队,在肥城五区尚里集结整顿。而后,有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李文甫同志带领,开进峰山县大峰山岚峪村,驻扎在山上的道士庙里。(现长清区)自卫团选择大峰山安营扎寨,对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具有战略意义。由于独立团刚到大峰山,当地群众不了解,再加上国民党县政府给各村下令,不准给自卫团送给养,致使部队发生很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李文甫提出三条意见:一、要使大峰山的形势好转,必须设法打一个胜仗,让群众知道谁是真正抗日的队伍,谁是冒牌的。二、成立一个公开的队伍,打出新的旗号,以求得到群众的支持,得到给养。三、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搞好群众关系,即便是饿肚子,也不能对群众耍态度。李文甫的三条意见,对解决当时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在李文甫副主任的倡导下,一九三八年五月建立了大峰山独立营。营长是汪毅同志。(他是鲁西区党委派来的)政委李文甫。原自卫团四大队改为一连,连长曹鸿胜,指导员万晓塘;二连长张杰,指导员张毅山。张耀南时任自卫团四大队参谋长(后任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利用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关系,又动员了许多人加入大峰山独立营,后又扩充四连,连长阴鹤亭、指导员李明生。独立营成立后,一面积极开展练兵,提高部队素质,一面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扩大影响。
下巴伏击战是峰山游击队成立后打的第一场战斗,鼓舞了士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地方武装抗击日本鬼子的典范,它打破日本鬼子不可战胜神话,影响是巨大的。大峰山抗日游击队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我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队伍发展迅速,在泰西各县影响较大。在长达十多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峰山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清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从下巴伏击战后,周围村庄主动与独立营联系,保证战士的粮食、衣服、蔬菜等物品的供应。更加拥护支持游击队打击日本鬼子,为建立巩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大峰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爱国教育基地。景区内海拔最高点为446.9米,总面积128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城市高2-3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当年抗战岁月中,长清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