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语:这些年,我基本没有参与研究情感诗。2023年,应邀到浙江安吉参加一场笔会活动,幸会爱情诗人董培伦兄赠我一本《董培伦爱情诗选》。董兄告诉我,他在部队就写爱情诗,后转业到杭州工作,一直在写这个主题诗,并经常组织爱情诗大赛,在爱情诗领域董兄称得上领军人人物。惭愧的事,因为瞎忙乎,我至今没有参加过一次这类主题的赛事,也少有时间认真研读董兄代表作。
昨应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荒林博士和马主编及诗集作者之邀,出席冯逢诗集分享会,被赶鸭子上架,匆匆翻读诗集代表作,浅薄地说了一段感言----,
诗行里飞扬着真挚的情感
——读冯逢的诗集《从此以后》
文|王谨
爱情诗的本质是将私密情感转化为公共审美,关键在于找到个人情感与人类共情的交汇点。在过去对爱情不能直接表达的时代,写爱情诗往往被认为秽涩;改革开放后,出现以标题争流量的所谓情诗,甚至在爱情诗句里,粗俗地表达人的感官刺激,没有文雅可言。诗人冯逢这本诗集,既写与爱人之爱,与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写对自然之爱。在她的诗行里,飞扬着人类的真善美,读诗让人吸取一种正能量。
感情诗,既需要情感的真诚流露,也需要艺术技巧的雕琢。这本诗集从语言来看,彰显女性情感的细腻,比男性诗人的表达更婉约些,细腻些,温柔些。如《不疼了》,多处以出现复句“我写的诗不痛了”,再点明不痛的原因,点亮了诗意。还有《海水一定很凉》《爱,予默》等篇,语言干净,细腻,让人联想。
本诗集编排也不拘一格,有短有长,有散文诗,有现代诗,更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诗集让形式成为情感的容器而非束缚。比如《甜潤的夏》,四句虽短,但表达的意境宏阔;又如散文诗《各自珍重》,表达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复原,等等。
(王谨,8月10日下午发言提要)

王谨简介
王谨,笔名梅仁 曾用名王金球,原籍湖北,中共党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要闻与社会部主任、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全国人大新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记协常务理事、作家网学术顾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