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的唢呐声随感
彭 城
好吃不过家乡的懒豆花,
好喝不过家乡的柠青茶。
好甜不过家乡的糯米酒,
好玩不过儿时的小河坝,
好香不过家乡的水栀花。
好看不过家乡的青峰崖。
好逗不过村口的那姑娘伢,
好听不过家乡的迎亲唢呐。
难忘梧桐树巅喜鹊嘁喳喳,
它托走了我的梦,
飞出家乡大三峡。
乙巳双六月下浣之八日趣题于峡江堤岸
诗评
彭城的《迎亲的唢呐声随感》,以质朴滚烫的乡土情怀为骨,以鲜活生动的故乡意象为血肉,在短章中织就了一幅立体的乡愁画卷,读来满是烟火气与赤子心。
诗的开篇用一组“好不过”的排比,如铺开一幅家乡风物志:懒豆花的香、柠青茶的醇、糯米酒的甜、小河坝的趣、水栀花的艳、青峰崖的俊……这些具象的物与景,是味觉、嗅觉、视觉的交织,更是童年记忆的锚点。诗人不写宏大叙事,只拣选最日常的乡居元素,却因“家乡”二字的加持,让寻常事物有了不寻常的温度——那是独属于故土的、无可替代的“好”。
而“好逗不过村口的那姑娘伢”一句,在风物铺陈中加入人情,让画面有了灵动的烟火气。从物到景再到人,情感的递进自然流畅,故乡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有笑有闹、有温度的生活场。
“好听不过家乡的迎亲唢呐”是全诗的眼。唢呐声在乡土语境中,是喜庆的符号,是生命传承的宣告,更是故乡生活节奏的标志性声音。这声音里,有热闹,有期盼,更有诗人对故土生活方式的深深眷恋。
结尾“难忘梧桐树巅喜鹊嘁喳喳,它托走了我的梦,飞出家乡大三峡”,笔锋一转,从对家乡的浓情回望,落到“梦飞出三峡”的怅惘与牵挂。喜鹊本是报喜的意象,此处却成了“托走梦”的载体,喜与愁交织,既写出离乡的现实,又暗含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哪怕身已远,那唢呐声、那风物人情,早已刻入梦境,成为精神的原乡。
全诗语言直白如话,带着峡江乡土的泼辣与醇厚,没有华丽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和精准的意象,让乡愁有了可触可感的形态。乙巳年双六月的题记,更添时光的厚重感,让这份“随感”超越了一时一地的情绪,成为一代人对故乡共同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