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学林十首同名诗词《赞歌中共中央建党百年首次颁授“七一勋章”》的解读与赏析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8月11日
1. 在2021年6月29日的人民大会堂,29名党员被授予“七一勋章”。这枚以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向日葵等元素熔铸的党内最高荣誉,承载着百年大党的精神重量。马学林十首同名诗词《赞歌中共中央建党百年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以诗笔为勋章作注,以韵律为丰碑刻铭,完成了对百年党史的艺术礼赞。
2. 十首诗词如十面棱镜,映照出“七一勋章”的璀璨光华。马学林先生以多变的诗词格律为容器,盛满了对建党百年与“七一勋章”这一党内最高荣誉的深沉礼赞。勋章本身的意象贯穿始终,成为整组诗词的“诗眼”,其光芒在诗词意境中层层折射——既映照出勋章作为物质实体的庄严形态,又升腾起其承载的浩荡精神价值,更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壮阔历史长河。
(二)
1. 勋章意象在诗中并非孤立符号,而是多重象征的交织。勋章设计元素被诗人敏锐捕捉并升华为诗行:“星徽昭日月”、“葵倾向日明”将勋章上的五角星与向日葵转化为诗性意象;“赤帜丹心谱”、“旗帜飘扬星闪亮”则让勋章上飘扬的旗帜在诗卷中猎猎生风。这些意象构筑起一个贯通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坐标,勋章既是实体的荣誉象征,又是百年信仰的结晶。
2. 马学林诗词中的勋章意象更是一面历史透镜,映照出党的百年征程。诗人将勋章置于宏大历史视野中,使其成为浓缩百年奋斗的“诗史”载体。《临江仙》开篇“百载红船擎赤帜”从南湖起锚,而“勋光首耀尧天”则落笔新时代的荣光,勋章如一枚时间的纽扣,将百年历史紧紧系连。《浣溪沙》中“廿九楷模辉北斗,百年风雨证沧桑”更是精妙——勋章获得者个体与党的百年集体命运在此交汇。勋章被赋予“证沧桑”的历史重量,成为穿越风雨的精神见证。
(三)
1. 勋章作为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诗化表征,其深层意义在诗中不断延展。诗人以“淬金芒”、“铸金钢”等锻造意象,呼应着勋章“烈火淬炼”的精神本质。如《翻香令》中“百年烈火淬金芒”,勋章不仅是金属之质,更是精神纯度与信仰坚度的象征。《七律·四支韵》中“璀璨功名垂史册,光荣卓越励新琪”,勋章不仅是过去的褒奖,更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其“励后”价值被反复强调——“励后永争先”、“励世美东方”、“精神激励赢”——勋章作为精神灯塔,其光芒指向未来的征程。
2. 马学林诗词以丰沛的意象群构建起一座宏伟的象征大厦,为党的百年伟业立起文学丰碑。勋章意象在诗中如太阳般被多重光芒环绕:赤帜、丹心象征信仰的纯粹;丰碑、浩气代表精神的永恒;葵花、向阳昭示方向的坚定。这些意象共同支撑起一座精神的殿堂。《七律·一先韵》中“葵花向党群英谱,锦绣山河勇士前”将自然景物、勋章元素与英雄群像熔铸为壮丽画卷。诗人更以“光”的意象统摄全局:“光芒万丈已超先”、“勋光首耀党徽颜”、“光闪耀勋章”,光成为勋章精神辐射的具象化表达,象征着党的精神伟力对时代的照亮。
(四)
1. 这些诗作在艺术表现上同样精妙。十首诗词采用七律、五律及《山花子》《临江仙》《翻香令》《浣溪沙》四类词牌,严格遵循平水韵与词林正韵,形成格律严谨的复调交响。《七律·七阳韵》中“星灿党旗昭日月,光萦赤帜映穹苍”,工整对仗与宏大意象相得益彰;《五律·八庚韵》中“勋章耀世荣,七一铸英名”以简练语言浓缩崇高主题。这种形式上的整饬与内容上的壮阔相统一,使诗词成为承载宏大主题的完美器皿。
2. 马学林的诗词创作,呼应着新时代功勋荣誉表彰工作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当《意见》实施与勋章颁授开启制度化进程,这些诗词以艺术的方式参与其中,成为“精神引领”的有机部分。《山花子》中“矗立丰碑棉日暖,赤旌漫卷浩光宣”,正是对勋章“精神引领”作用的诗意阐释——如棉日温暖人心,如赤旌指引方向。
(六)
1. 当“七一勋章”首次颁授的历史时刻被定格,马学林首次以十首诗词完成了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艺术铭刻。这些诗作是勋章的诗性投影,是历史的诗意浓缩,更是精神的文学升华。当《浣溪沙》中“初心熠熠耀东方”的诗句在历史长廊中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勋章的光芒,更是百年大党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2. 勋章的实体形态在诗中获得了细腻而庄严的诗意呈现。诗人敏锐捕捉勋章设计中的核心元素,将其转化为意境深远的符号:“星徽昭日月,葵蕊向山川”这五律中的星徽与葵蕊,既是对勋章上五角星与向日葵元素的精准提炼,更是将金属的徽章升华为日月山川般永恒的精神图腾。而“葵花向党群英谱,锦绣山河勇士前”之句,更将勋章绶带上向日葵、光芒、星光等织物元素,与“党群英谱”“锦绣山河”的宏大背景无缝融合,勋章从胸前一方璀璨,拓展为锦绣山河间的精神坐标。
(七)
1. 勋章在诗中超越了物质形态,升腾为一种足以照耀千古的精神力量。诗人反复以“光”的意象为勋章赋魂:“光耀已超前”“光闪耀勋章”“勋光首耀党徽颜”……光芒既是勋章物理属性的呈现,更是其象征的共产党人精神光辉的迸射。这种精神之光,在《临江仙》中“浩气长存辉日月”的壮语里,化为超越时空的浩然正气;在“璀璨功名垂史册,光荣卓越励新琪”的咏叹中,凝成垂范后世、激励新生的不朽力量。诗词所颂扬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之功——勋章的光芒并非虚悬于天际,而是切实“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的实践火炬。
2. 勋章意象最为深沉的维度,在于它成为贯通百年党史的精神枢纽。诗人以勋章为轴心,巧妙编织出百年征程的壮阔图景:“星火南湖起曙光,锤镰百炼铸勋章”中,勋章与南湖曙光、百炼锤镰形成意象的闭环,勋章成为百年奋斗史凝练的结晶。在《翻香令》中,“井岗薪火耀千江,党旗徽魄砺新邦”一句,以勋章为纽带,让井冈山的革命星火、今日党徽的光芒与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征程交相辉映。勋章“廿九楷模辉北斗”所表彰的二十九位功勋党员,在“百年风雨证沧桑”的宏大背景映衬下,成为百年大党精神谱系中最为闪耀的星辰。勋章在此,既是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历经战火、建设与改革不断完善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这一历史节点的见证,也是百年精神长河奔涌至今的浪花之巅。
(九)
1. “七一勋章”在诗中已然超越了一枚徽章的物理边界。它如《七律》所咏“勋光首耀党徽颜”,是熔铸忠诚的金属,是编织信仰的丝线,它“浩气贯穹苍”,焕发着超越个体生命的磅礴伟力;它“功业垂千古”,最终汇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证沧桑”的壮阔史诗长河。
2. 马学林先生这组诗词,其价值不仅在于以丰富诗体完成了一场艺术礼赞。它们更像十座微型的纪念碑,以精严的格律为基石,以飞扬的意象为刻刀——在勋章、精神与历史这三重维度之间,凿刻出清晰而坚韧的关联:勋章之所以重逾千钧,正因为其凝结了百年征途上无数“向阳丹”般赤诚心灵所迸发的精神光芒;这光芒又非悬于虚空,它深深扎根于“井岗薪火耀千江”的奋斗泥土中,由“廿九楷模辉北斗”的当代先锋们接续点燃,照亮“励后永争先”的迢迢前路。勋章是凝固的荣誉,诗词是飞翔的礼赞。马学林以诗笔为百年大党铸就的这座文学丰碑,将随着岁月流转而愈显厚重——因那勋章背后,是无数党员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史诗;因那诗行深处,回荡着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结语
马学林先生这组诗词,其价值不仅在于以丰富诗体完成了一场艺术礼赞。它们更像十座微型的纪念碑,以精严的格律为基石,以飞扬的意象为刻刀——在勋章、精神与历史这三重维度之间,凿刻出清晰而坚韧的关联:勋章之所以重逾千钧,正因为其凝结了百年征途上无数“向阳丹”般赤诚心灵所迸发的精神光芒;这光芒又非悬于虚空,它深深扎根于“井岗薪火耀千江”的奋斗泥土中,由“廿九楷模辉北斗”的当代先锋们接续点燃,照亮“励后永争先”的迢迢前路。
一枚勋章的颁授,由此成为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马学林的诗词,正是以澎湃诗情为这场对话写下庄重注脚——勋章的光芒,最终将融入那永恒奔流的星河,成为后来者辨认信仰方向、汲取前行力量的璀璨航标。诗行所刻画的勋章,终将成为新时代的葵花,在党的光辉下,不断绽放新的精神图谱。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