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那仁艾木嘎(上)
——内蒙古旅游之一
文/刘玉伟
2019年7月,我和老伴还有老伴的四妹,跟着西安天朗老年大学去内蒙古旅游,这是我们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和壮观。时隔六年,今年7月,我们又跟西安和爱,再一次来到内蒙古,再一次拥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次是在包头下的火车,这次是在呼和浩特东站下的火车。
我们走出车站,地接导游王勇超,一个三十多岁,家就在呼和浩特的小伙子把我们带到旅游大巴车旁。小王是个大高个,身材也很魁梧,戴一付近视眼镜,是一个文文气气的,说话声音也不是很大的小伙子。我们7点多从呼和浩特东站出发,上午9点半左右就来到了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穆仁镇乌布楞村的那仁艾木嘎旅游景区。
那仁在蒙古语中意为“仁慈的人”,那仁也是太阳的意思,艾木嘎就是盟(内蒙的行政单位)。那仁艾木嘎地处草原景观区,周边以草原生态和蒙古包住宿为主要特色,属于希拉穆仁草原的一部分。我们那天一下大巴车,就又一次被草原的辽阔给震撼到了。放眼望去,四周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的草地,除了高高的信号铁塔和电线杆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建筑物。抬头仰望天空,天蓝的就像是水洗过的一样,站在阳光普照的草原上,我们也感觉不到炎热。那几天西安正是四十多度的高温,上午十点多钟,要是在太阳底下多站一会儿,不会被烤熟,也会是大汗淋漓。但是,在这里就是站在太阳下,只是有点晒,真的感觉不到太热。
我们在草原上拍了几张照片后,就走进古那仁艾木嘎旅游有限公司的大院里,我们中午和下午都要在这里用餐,晚上也要住在这里的蒙古包里。我们分别走进门口写着“贵妃包”和“王爷包”的蒙古包里,两个蒙古包都是吃饭的小包间,一个大圆桌上,摆有餐具和一些小食品。蒙古包里的桌椅和摆设都很精致,墙上的贴画也很鲜艳。我们在最大的蒙古包里用的午餐,这个蒙古里有四五十张餐桌,还有一个可以进行歌舞表演的大舞台,有几个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在台子上尽情地边歌边舞。

我们吃过午饭,就来到各自的蒙古包里休息。比起我们2019年住的蒙古包,这里的蒙古包要好很多。那一年住的蒙了包是用厚帆布做的,四个角拉上绳索固定在草地上,因为四面透气,有一些小虫会爬到蒙古包里,就连床上都有小虫。这里的蒙古包是用砖头水泥建筑成的,地基也很高,房间里一点都不潮湿,超大的落地玻璃窗,四周也很严实,既能看到外面的风景,白天房间里光线充足时,坐在茶几旁看书聊天,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关严门窗后,外面的任何小虫都爬不进来。蒙古包外有树有草有花,一排排白色的蒙古包整齐地排列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就像歌中唱得那样,蒙古包就像飞落的大雁,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宾客,在大草原的怀抱里,尽情享受这里的凉爽和美丽。
那仁艾木嘎比起西安四十多度的高温来,真的是凉爽了很多,在蒙古包里睡午觉,不但不用开空调,还要盖上被子才好入睡。下午四点多,我们几个好友走出蒙古包,只见天空中的云朵洁白无瑕,在蓝天的衬托下,就像是盛开在空中的棉花,行走在空中的羊群,我忍不住跳了起来,真想抓一把白云揽入怀里。在草地的中间,有一条两车道的公路,沥青铺成的路面,平整而光滑,上面没有任何垃圾。偶尔会的一辆小车通过,从这里驶向远方更广阔的草原。远处是一个上坡路,从我们这里望去,仿佛这条公路和蓝天白云都连在了一起。
刘玉伟,2025年8月1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