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李子
重华
午寐梦醒,忽有语音电话,接起来是同小区的穆氏老友,长我七、八岁,习惯上我常管他叫穆哥,约我去伊利健康谷转游,我欣然答应。茶毕,走出小区大门,穆哥早已等候在小区大门的阴凉处。
穆哥当地人,对呼市所有公交线路都了如指掌。我只能盲从尾随其后。两人乘坐38路公交至当郎土牧站(西二环与鄂尔多斯大街交汇处)下车,换乘116路公交直达伊利健康谷。下了38路公交,等了40多分钟116路公交,却不见踪影。看看手机,显示已近4点。穆哥说:迟了,算了,去了就得往回返。干脆去我家地里摘李子去。我一听,颇为欣喜。生在后山,长在后山,李子只是从商贩手中买来没少吃过,但从树上亲自摘下来吃,平生尚实属首次。
两人登上过街桥,从西二环路西穿至路东。路东三十米是一片苞米地,沿着一段土路前行约300米,已见不远就是李子树。路虽不远,但极不好走。不是路太弯太曲,而是草太密太深。今年雨水好,不管是蒿草或其它杂草,植株都长过头顶且罕见的密扎,人进去乱草绊的寸步难行。穆哥路熟,他在前面踏开一条狭窄的“草道”,我步其后尘。
经过艰难的草地跋涉,终于到达李子地。呵,好大一片李子树!弯腰穿进李子林,放眼望去,不知有多少棵李子树,密密扎扎,蜷虬的枝,这枝搭在另一枝上,须弯腰穿行。
俯身看去,满地熟透了的李子铺了一层,脚踩上去还有点打滑,心里满满装着怜悯与可惜。但不能捡,凡从树上掉下的大多因熟透而腐烂变质。举头望去,满树李子。很明显一棵树所结的李子也分开层次,枝头的通红通红,半枝的红中带绿,底层的个个青绿。这大概与日照充足与否有关。青绿的举手可摘,半红半绿的得踮起脚尖才可摘得。还有更高的,那熟得更透也红的更亮,须晃动枝杆才可得到,穆哥让我晃动树杆李子便可掉下,但我又不忍心。因此摘得的多半是半红半绿的。十来分钟的时间摘了满满一塑料袋,约有六、七斤。尝一颗肉满汁甜,掰一枚喷香扑鼻。采摘中见累累果实,不由的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附于文后。
李子不是什么名水果,但采摘的过程颇有意义。走茂草、穿李林、摘李子,这也算是一种劳动。且不说穆哥在种植李子树时所付出的艰辛,仅就举手可得李子采摘过程同样也得付出劳动。由此我突然想起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的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下午的劳动,岂不印证其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吗?
提着一袋满满的收获,踏上返程的38路公交车。此时红日即将沉于青山,夕阳似乎有意映红了二人的脸,更映红袋中之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