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雨中孕魂
临安城的雨下到第七日,济公在断桥边捡到个会说话的胎儿。
"和尚叔叔,我认得你的酒葫芦。"声音从雨中飘来,脆生生的像颗青梅。济公晃了晃只剩半壶的梨花白,破蒲扇往额前一搭,瞧见桥墩旁蜷着个白衣女子。
女子腹部隆起如小山,却赤着双足悬在水面三寸之上。更奇的是,她周身竟无半点雨渍——那些豆大的雨滴在触及她衣角前就自动滑开,活像碰着荷叶的露珠。
"大娘子,胎教不是这般做法。"济公趿拉着破草鞋走近,"淋雨要伤风..."
话音戛然而止。他的酒糟鼻抽了抽,嗅到股熟悉的檀腥味——三十年前皇城里那场蛊灾,被净化的金蚕蛊就带着这种似檀非檀的怪味!
女子突然抬头。惨白的脸上没有瞳孔,只有两团幽绿的火焰在眼窝里跳动:"道济和尚,你答应过要超度我的。"她腹部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胎儿在踢打肚皮,"你忘了吗?周——家——大——宅——"
最后四个字化作实质性的黑烟,在空中凝成个残缺的匾额。济公的破蒲扇"啪"地合拢,扇骨缝隙里渗出金粉,在雨中勾勒出"御史第"三个篆字。
"周家..."济公的耳垂突然发烫。他新生不久的透明右臂开始浮现经络,皮肤下隐约有金色液体流动。三十年前处理长生蛊时获得的这截手臂,此刻正对孕妇腹中的胎儿产生奇异共鸣!
女子腹部突然透明如琉璃。透过肚皮能看到个蜷缩的婴孩,右手腕上有朵莲花胎记——那莲花竟与柳青儿胸口消散的蛊纹一模一样!婴孩忽然睁眼,与济公四目相对:"你当年用无常剑斩断我的姻缘线,说好来世补偿的。"
济公的破草鞋陷进泥里三寸。他想起百年前一桩旧案:周御史家的小姐与穷书生相恋,大婚当日满门被山匪所杀。当时还是小沙弥的他途经凶宅,确实用佛剑斩过纠缠新娘尸身的红线...
"不对啊。"济公挠挠头,"那姑娘的转世该是柳青儿才对..."他忽然顿住,透明手臂上的金光骤然大盛——柳青儿此刻正在皇城察盐观贪司当值,而这胎儿却说自己是周小姐转世!
雨幕中传来铜铃声。有个戴斗笠的年轻道士踏水而来,腰间悬着的青铜铃铛无风自动。那铃声与寻常法器不同,倒像苗疆的巫铃——正是柳青儿当年留下的那枚!
"道济前辈。"道士行礼时斗笠微抬,露出眉心一点朱砂,"家师清风道长命我送来这个。"他从袖中取出半截桃木剑,正是当年清风道长对抗金面佛时用的那柄残剑!
济公的蒲扇突然剧烈震颤。扇面上的墨迹开始流动,逐渐显现出一幅地图——周家老宅的位置上,赫然标着个金色蚕茧图案!
孕妇的腹部传来咯咯笑声。胎儿隔着肚皮指向桃木剑:"清风牛鼻子当年多管闲事,现在他的骨头还在我院里当灯柱呢。"这话让年轻道士脸色骤变,因为清风道长的遗骸确实下落不明!
济公用透明手指蘸酒,在雨中画了个"卍"字。酒痕悬浮不散,将孕妇笼在其中:"小娘子,你腹中孩儿若真是周小姐转世,可记得当年我送你的定亲信物?"
胎儿沉默片刻,突然尖叫:"银梳子!你把它折成了两半!"叫声中女子肚皮上浮现裂痕,真有把断成两截的银梳虚影从皮肤下凸出。济公却大笑三声,蒲扇猛地拍向孕妇天灵盖:"好个轮回蛊!连老衲当年随手掰的柳枝都记成银梳!"
扇风过处,女子身形如烟消散,只剩个蚕茧状的银光团浮在空中。光团里传来胎儿恼羞成怒的咒骂,那声音忽男忽女,时而苍老时而稚嫩,仿佛有无数人在同时开口。
年轻道士的铜铃突然自鸣。他急忙掐诀念咒,却见铃铛表面裂开细纹——这与柳青儿当年那枚本命蛊铃本是一对!济公的透明手臂趁机探入光团,抓出把湿漉漉的泥土。
"周家老宅的井底泥。"济公捻着泥土中的金粉,"还掺了金蚕蛊的残渣...有意思。"他将泥土甩向桃木剑残骸,剑身顿时浮现血字——正是清风道长的笔迹:
"轮回非愿,执念成茧。"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济公忽然将酒葫芦往年轻道士怀里一塞:"玄灵子是吧?带你师父的剑去周家老宅等着。"他扯下破僧袍一角系在道士腕上,"见到穿官服的女子,把这布条给她看。"
"什么官服女子?"
"管盐的。"济公的透明手臂突然伸长,从雨幕中抓出片金面佛面具的碎片,"哟,老熟人要凑热闹了。"他醉眼朦胧地望向皇宫方向,"柳丫头这会儿该发现盐引铜牌变红了吧?"
果然,此刻皇城察盐观贪司内,柳青儿正盯着桌上突然泛红的铜牌。牌面浮现的却不是贪官名字,而是个模糊的胎儿面容,正对她重复说着三个字:
"井——底——冷——"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