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金蚕现世太医殁
太医院的药库第三层,从来不上锁。
新来的药童捧着烛台,战战兢兢爬上吱呀作响的竹梯。烛光映照下,数百个青瓷药罐在架子上投出鬼魅般的影子。最里侧那个鎏金罐子格外扎眼——罐口封着的不是油纸,而是一层薄薄的人皮。
"师、师父要的雄黄..."药童踮脚去够顶层药罐,袖口却不慎带倒了金罐。
"咚。"
罐子落地竟发出金属般的脆响。封口人皮破裂,滚出三颗金灿灿的蚕卵。药童刚捡起一颗,那金卵就"咔"地裂开,钻出条通体透明的小蚕,顺着指尖瞬间钻入皮肤!
"啊!"药童甩手的动作凝固在半空。他的瞳孔开始扩散,皮肤泛起金色,最后保持着一个诡异的伸手姿势,彻底变成金像。
烛台落地熄灭前,照亮了罐底刻着的三个小字:金蚕蛊。
---
济公蹲在太医院房梁上,酒葫芦里的酒早已喝干,此刻装的是那药童的眼泪——在金化前最后一滴落下的泪珠,此刻在葫芦底凝结成金色琥珀。
"大师..."老太医在下面发抖,"此事真与三十年前的..."
"嘘——"济公的破扇子突然指向药柜。最上层的一个青瓷罐正在微微颤动,里面传出"沙沙"的啃噬声。
罐子突然炸裂。无数金蚕如暴雨倾泻,落地即钻入砖缝。济公眼疾手快,破袈裟一展兜住七八条,却见这些蛊虫正在布料上咬出金色小洞!
"好家伙!"济公甩开袈裟,"比和尚还馋酒肉!"
老太医已经吓瘫在地:"是...是当年的养法...用处女经血混合..."
话音未落,窗外飞来一支金镖,正中老太医咽喉。伤口处迅速金化,转眼就封住了气管。济公闪到窗边,只见对面屋脊上蹲着个戴金色面具的身影,正用银针从自己手臂挑出一条金蚕,小心装入玉盒。
"金面佛!"济公的草鞋踩上窗台,"偷自家虫子,要不要脸?"
那人身形明显一顿。济公趁机甩出酒葫芦,正中其面具。金面具"当啷"落地,露出张没有五官的肉脸——就像捏坏的面人,只有几个模糊的窟窿。
无面人也不恼,反而发出少女般的轻笑:"道济大师,尝尝这个?"袖中甩出个锦囊,在空中炸成金粉。
济公的破扇子急挥,仍吸入几粒金粉。顿时五脏如焚,张口咳出的竟是金砂!无面人趁机纵身消失在夜色中,只余声音回荡:"想要解药,拿柳青儿来换..."
---
柳青儿正在盐运司核对账册。新任转运使的公务比想象中繁琐,尤其最近各州府接连上报"金化怪病":扬州有个盐商吞金自杀,尸体却完好不腐;苏州更离奇,整艘盐船连带船员一夜变成金像...
"大人!"书吏慌张闯入,"灵隐寺的清风道长求见,说是...说是急事!"
柳青儿搁下毛笔。自铜钱咒一役后,铜化的清风道长一直在灵隐寺后山闭关,今日突然造访必有蹊跷。
道观庭院里,清风道长的模样让她大吃一惊——原先铜化的身躯竟恢复大半,只是新生的皮肉透着诡异的金色。更怪的是,老道头顶生出一朵金莲,莲心躺着条休眠的金蚕。
"柳施主。"清风的声音带着金属回响,"贫道时日无多,唯有金蚕蛊可解铜毒。但此物邪性,需借你..."
济公的破草鞋突然踩在石桌上:"牛鼻子,谁告诉你金蚕蛊能解铜毒的?"
清风道长袖中滑出封信笺。纸质泛黄,抬头竟是三十年前的太医院印鉴!信中详细记载着某次秘密实验:将金蚕蛊喂给铜化病人,结果病人不仅痊愈,还"面若童颜"...
"假的。"济公抢过信纸往灯上一凑,火焰中浮现另一行字:"取皇室处女血,可诱金蚕吐丝。"
柳青儿突然按住太阳穴。她的记忆深处浮现出陌生画面:幼时总有个戴金镯的妇人深夜来访,每次来都会取走她一小碗血...
"大师,我..."
话未说完,她官袍右袖突然无风自燃!火焰不热反冷,烧尽布料后,露出小臂上不知何时出现的金色纹路——那分明是条盘绕的蚕形!
济公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出了这金纹的来历:三十年前,皇宫里那位因"妖术惑主"被处死的苗妃,手腕上就有同样的印记。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不是自然界的闪电,而是无常剑感应到危机自发出鞘!剑尖指向之处,雨滴在空中凝成个巨大的"危"字。
"丫头,"济公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你最近可曾梦见过..."
一声婴儿啼哭般的尖叫打断问话。众人回头,只见道观角落里,清风道长带来的铜莲正在疯狂生长,莲蓬中坐着个三寸高的金色小人,正用柳青儿的声音重复着:
"我不想死...我要长生..."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