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铜云压城危机现
临安城的晨钟刚响过三遍,一队驿卒便快马冲出城门。为首者怀中紧抱鎏金密匣,匣缝却不断渗出铜绿色液体,滴在马背上发出"嗤嗤"的腐蚀声。
济公蹲在官道旁的柳树上,破扇子遮着朝阳,看那队人马绝尘而去。他耳朵动了动——十里外的茶棚里,几个商人正议论昨夜杭州城的异象。
"听说铜钱满天飞,砸死了三个更夫!"
"我家井水今早泛铜绿,饮了舌头发麻..."
"嘘...听说有枚铜钱往皇宫方向..."
一片柳叶飘落。济公的身影已然消失,只剩树枝微微摇晃。而在百里之外的临安皇城,司礼监大太监曹安正用银针试探皇帝早膳中的燕窝粥。
"啪!"
银针突然变黑。曹安瞳孔骤缩,只见粥面浮着层几不可见的铜绿色粉末。他刚要喊人,喉头却一紧——自己的影子居然独立行动起来,影手正死死掐住本体的脖子!
杭州府衙内,柳青儿对着摊开的《百官行述》眉头紧锁。这本从周禄残骸中找到的名册,记录着朝中六十余名官员的隐秘。奇怪的是,所有名字都被铜锈覆盖,唯有"曹安"二字清晰如新。
"大人!"书吏慌张跑来,"城南又发现七个铜化病例!"
柳青儿合上册子。这已是今早第三起报告,铜钱咒的蔓延速度远超预期。她下意识摸向腰间鱼形玉佩,触手却滚烫——玉佩不知何时已变成铜绿色!
"备马,去破庙。"她抓起佩刀,"另外传信杜画师,让他..."
话音戛然而止。院中老槐树上,不知谁挂了串铜钱,正在晨风中叮当作响。更诡异的是,每枚铜钱中央都嵌着颗人牙,齿缝间渗出黑血。
清风道长就是这时翻墙而入的。老道今日格外狼狈,金钱剑只剩光秃秃的桃木柄,道袍下摆沾满铜锈。
"柳大人!"他声音嘶哑,"铜毒已入水系,必须..."
一道铜光突然从经堂房顶射下,正穿透清风肩头。老道踉跄倒地,伤口竟无鲜血,只有铜汁汩汩涌出!屋顶上蹲着个穿红鞋的瘦小身影,指尖把玩着几枚带血的铜钱。
"薛红鞋!"柳青儿拔刀出鞘。
那人咯咯娇笑,揭开头巾——竟是个四十余岁的妇人,左脸美艳如花,右脸却布满铜疤。她抛着铜钱唱道:"一文钱,买你命~"
铜钱破空而来。柳青儿挥刀格挡,刀身却被铜钱击中,瞬间爬满铜锈。千钧一发之际,院中水缸突然炸裂,一条水龙卷着碎瓷直扑薛红鞋!
"济公大师?"柳青儿惊喜转头,却见杜墨抱着画板站在廊下。青年画师指尖还滴着水,显然刚才的"水龙"是他用颜料幻化。
薛红鞋厉声尖叫,袖中飞出数十枚铜钱。杜墨不躲不闪,反而展开画板——上面竟画着周家灭门夜的场景!铜钱触及画面,突然如陷泥潭,速度骤减。
"你...你怎么会..."薛红鞋的铜疤脸扭曲起来。
杜墨的画笔蘸着朱砂,在画上添了个怀抱婴儿逃跑的丫鬟:"因为这个婴儿还活着,对吗?"
薛红鞋突然暴起,五指成钩抓向杜墨咽喉。电光火石间,柳青儿的佩刀脱手飞出,刀柄上的鱼形玉佩正砸中妇人眉心。玉佩应声而裂,藏在暗格里的官盐如霰弹般爆开!
"啊!"薛红鞋捂脸惨叫。盐粒接触铜疤,腾起阵阵青烟。她疯狂抓挠着脸皮,竟撕下半张美人面——底下露出的,是张布满刀疤的男人脸!
"周禄的孪生兄弟?"清风道长挣扎着起身。
"错喽。"济公的声音从水缸碎片堆里传出。和尚晃着酒葫芦爬出来,破扇子指向薛红鞋的喉结,"这位是当年给周家送铜的滇商,因贪墨官铜被周老爷揭发,怀恨在心..."
薛红鞋——实为男扮女装的滇商——突然安静下来。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嵌着的七枚铜钱:"济癫,你可知这些'买命钱'的真正用法?"
每枚铜钱上都刻着地名:临安、苏州、扬州...最后一枚刻着"大内"!
"铜钱咒分七重。"他狞笑着拍向胸口,"这才是第一重..."
铜钱入肉的闷响传来。滇商的身体如陶器般龟裂,无数铜针从裂缝中迸射!济公的破袈裟突然展开,如幕布挡住大半铜针。但仍有几根漏网之鱼,擦着柳青儿脸颊飞过,在石板上腐蚀出深深孔洞。
烟尘散去,滇商已化作满地铜渣。清风道长突然剧烈咳嗽,吐出口铜绿色的血:"不好...铜毒入心..."
杜墨的画笔掉在地上。他颤抖着指向画板——周家灭门夜的画面正在变化,显现出一条密道。密道尽头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正被个戴银铃的女子抱着...
"银铃...颜如玉?"柳青儿失声叫道。
济公的酒葫芦突然炸裂。不是被外力所击,而是内部压力所致——酒液已全部铜化!他望向临安方向,眼中精光暴涨:"好个调虎离山。铜钱咒真正的目标,从来都是..."
"玉玺!"三人异口同声。
确实,此刻的临安皇城内,司礼监大太监曹安正捧着鎏金匣走向御书房。匣中装着今日要用的玉玺,而匣底...静静躺着枚刻有"受命于天"的铜钱。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