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莲开劫火中
阿沅的琵琶弦"铮"地断裂。相府庭院里,她举着半块羊脂玉珏,上面的蟠龙纹饰与济公怀中取出的另半块严丝合缝。
"三十年前血狼谷..."济公醉眼突然清明如潭,"岳家军先锋营救下的女婴,竟成了金国谍子?"
阿沅浑身颤抖,锁骨间的箭疤泛着诡异红光。韩侂胄趁机挣脱狼牙钉,嘶吼道:"启动地火大阵!"他撕开胸前血肉,将官印按在火焰烙印上。
整个临安城突然震动。运河沸腾,井喷血水,地缝中伸出无数焦黑手臂!百姓哭喊着涌向街头,却见六和塔方向升起万丈金光。
济公一把拽过阿沅:"你爹是岳帅帐下参将杨再兴,他临终托我寻女..."话未说完,地面裂开巨缝,烈焰中浮现摩尼教至尊神——四首八臂的火焰魔神!
张天师脚踏七星赶来,太极图挡住扑向百姓的火浪:"道济!这魔物需佛道合璧才能降服!"
"降什么服?"济公把酒葫芦往空中一抛,"老和尚只懂超度!"
葫芦炸裂,酒雨洒遍全城。每一滴都化作金色莲花,托起个哀嚎的怨灵。济公扯下破袈裟往空中一展——那竟是释迦佛的袈裟虚影!无数经文从布料中飞出,缠绕住火焰魔神。
韩侂胄趁机爬向密室,却被阿沅拦住。相爷狞笑:"贱人!当年要不是我把你从尸堆捡出来..."话音未落,阿沅脖颈后的狼头刺青突然活了,一口咬住他咽喉!
"痴儿住手!"济公一声喝,阿沅如遭雷击。老和尚隔空一点,她怀中玉珏浮现出当年景象:金兵屠村时,是个宋军打扮的少年(年轻的韩侂胄)故意放走了狼骑...
"看明白了吗?"济公的声音响彻天地,"他才是引金兵入关的奸细!"
火焰魔神突然八臂合十,竟发出济公的声音:"韩施主,你拜了一辈子的魔神,可曾见过真佛?"魔像轰然崩塌,现出核心——竟是三十年前血狼谷的冤魂聚合体!
韩侂胄瘫坐在地,胸口的火焰烙印突然化作红莲。他呆滞地望着自己双手,上面突然浮现无数血线——每一条都是被他间接害死的人命。
"不——!"相爷疯狂抓挠胸膛,那红莲却越开越盛。济公叹道:"现在知道为何你焚的龙涎香总带着血腥味了?那是良心在烧啊。"
张天师已布好北斗伏魔阵,却见济公摇头:"天师,咱们换个法子。"说着掏出个脏兮兮的蒲团,"会念《往生咒》不?"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乌云时,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六和塔顶,脏和尚和老道士背靠背打坐;塔下,王彪领着曾经的钱塘帮众诵经;阿沅在江边烧掉了金国谍报,周老实父女正给受惊的百姓分发姜汤...
火焰魔神渐渐透明,化为无数光点。每个光点里都是一个安详的面容,向着朝阳升腾而去。韩侂胄怔怔望着这一切,突然跪地嚎啕:"我这一生...究竟为了什么?"
济公走到他跟前,把破蒲扇盖在他头顶:"现在问,还不晚。"
三日后,钱塘江上。阿沅——现在该叫杨沅了——站在船头望着岸上送行的人群。王彪成了护堤居士,张天师回山重修道观,连赵汝舟都在狱中开始抄写佛经。
"圣僧今后去哪?"她回头问。
济公躺在船尾喝酒,闻言用蒲扇指指天空:"烦恼在哪,和尚就去哪。"说着突然掏出一朵铁莲花丢给她,"遇到难处,对着它喊三声'疯和尚'..."
杨沅低头看时,哪还有破船的影子?只有初升的太阳照在江面上,像是铺了万顷金莲。远处隐约传来熟悉的破锣嗓子: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菩提烦恼里,酒肉穿肠佛坐莲..."
(全文完)
---
后记:疯癫菩提路
写完《济公游记之菩提嗔》最后一个句点,窗外正是钱塘江大潮将至的时节。恍惚间似见那破衣烂衫的身影踏浪而来,蒲扇招摇间,将三十年创作生涯里的种种执念一扫而空。
这部作品源自我幼时在灵隐寺所见的一幅壁画——癫僧伏虎图。当时不解为何罗汉可以啃着鸡腿降妖,直到中年重读《五灯会元》,才懂得"酒肉穿肠过"后面那句"佛祖心中留"的真意。济公不是反叛者,而是最彻底的觉悟者,他用嬉笑怒骂演示着"烦恼即菩提"的至高境界。
在塑造钱塘帮众时,我常想起老家那个刑满释放后成为最佳护林员的远亲。正如书中所写,王彪熔刀铸莲的桥段,实则是参考了他将猎枪改造成植树工具的真实经历。这世上哪有绝对的善恶?不过是一念迷悟。
特别要感谢杭州地方志办公室的朋友,他们提供的宋代临安城地图,让济公追蛇妖的路线精确到每一口古井的位置。也要致谢我的佛学导师,书中所有咒语与手印皆有典籍依据,包括济公在六和塔顶结的"降魔印",实为唐代密宗失传的法门。
写作期间,我常去灵隐寺济公殿静坐。某日暴雨,见一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跪在殿前痛哭,后来才知是某上市公司老板。这让我想起韩侂胄在狱中抄经的情节——现代人的枷锁,何尝比宋代官袍轻松半分?
有读者问为何最终章让阿沅找到生父。这要追溯到我采访过的一位抗战老兵,他临终前才知道养女竟是当年战场救下的日本孤儿。血缘或许会骗人,但因果从不虚妄。
最后以书中济公点化张天师时的对话作结:
"道长可知为何我的扇子永远破破烂烂?"
"请赐教。"
"完整的扇子画得出清风明月,却扇不醒执迷不悟的人心啊。"
愿每位读者都能在这疯和尚的破扇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凉。
甲辰年桂月于钱塘观潮阁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