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知府设鸿门
三日后清晨,钱塘城最大的醉仙楼前,一群衙役凶神恶煞地驱赶摊贩。八抬大轿落地,临安知府赵汝舟踱步而出。这位两榜进士出身的父母官面如冠玉,三缕长须飘洒胸前,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好个清官相貌"。
二楼雅座,济公把花生壳吐到楼下,正巧落在赵知府脚前。
"大胆!"师爷厉喝,"哪个不长眼的..."
赵汝舟却摆摆手,抬眼看见个邋遢和尚倚栏喝酒,眉头微皱。昨夜钱塘帮总坛失火,七名女子失踪,二当家王彪突然闭门不出,他正为此事烦心。
"这位可是道济禅师?"赵汝舟忽然换上笑脸,"本官久闻圣僧大名..."
济公醉眼朦胧地指着楼下:"知府大人,您脚下踩着蚂蚁了。"
赵汝舟低头,青石板上果然有几只蚂蚁。他冷笑抬脚碾了碾:"圣僧是要学佛祖舍身饲蚁?"话音未落,突然惨叫——那蚂蚁竟变成铁蒺藜,将他官靴扎了个对穿!
济公哈哈大笑:"大人,蝼蚁虽小,聚起来也能啃倒参天大树哩!"说罢将酒葫芦往楼下倒去,酒水在空中化作火凤凰,惊得衙役们屁滚尿流。
当夜,赵府书房。赵汝舟对着幅《江岸送别图》出神。画后暗格藏着密信——韩相爷催缴的十万两"冬敬"还未凑齐。他正烦恼,忽闻窗外有人吟诗: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谁?!"赵汝舟猛地推开窗,只见个仙风道骨的老道立于月下,手持罗盘,正是日间那疯和尚所扮!
济公拂尘一甩:"贫道玄空子,见府上紫气东来,特来贺喜。"
赵汝舟本要喊人,听到"紫气东来"四字心头一动。他最近正谋求升迁,闻言强压怒火:"道长何出此言?"
济公的拂尘突然指向书房西墙:"金丝楠木屏风后,藏着大人步步高升的青云梯呢!"
赵汝舟脸色煞白——那后面是他收受贿赂的密室!
---
第五章 密室现原形
次日,赵汝舟摆下素斋"请教"风水。济公扮作老道,指着院中假山道:"这石山形如饿虎扑食,主血光之灾。"又突然用拂尘挑起赵汝舟腰间玉佩,"尤其这貔貅,只进不出,大凶!"
赵汝舟慌忙捂住玉佩——这是韩相爷所赐,专用来装"孝敬"的银票。
"破局倒也简单。"济公眯着眼,"只需将不义之财散于市井,所谓破财消灾..."
师爷突然插话:"大人!皇城司密使已到钱塘!"
赵汝舟手中茶盏"当啷"落地。济公见状大笑,蒲扇往脸上一抹,现出本来面目:"赵大人,你密室里的账册,可比《金刚经》精彩多了!"
突然衙役慌慌张张跑来:"大人不好了!钱塘帮王彪带着百姓冲进衙门地牢了!"
原来前夜王彪被母亲绣帕触动,趁夜潜入大牢放人,却在地下水牢发现三十多具枯骨,其中竟有他失踪三年的亲弟弟!少年临死前在墙上用血写着:"哥,我饿..."
此刻王彪双目赤红,扛着弟弟的尸首冲进后堂。赵汝舟见事情败露,竟从袖中掏出匕首抵住济公咽喉:"疯和尚!都是你坏我大事!"
济公不慌不忙喝了口酒,突然往刀上一喷——酒水化作火龙,顺着匕首烧到赵汝舟袖口。知府惨叫打滚,官服烧破处露出肩头刺青——竟是摩尼教的火焰图腾!
"好个朝廷命官!"济公扯开自己破袈裟,露出背上金光闪闪的罗汉纹身,"认得降龙罗汉否?"
院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皇城司密使带着禁军将府衙团团围住。带头的小将掀开斗篷,竟是那日被济公救下的少女之一!
赵汝舟瘫坐在地,疯狂撕扯官服上的绣补子,却不知那丝线早已和皮肉长在一处,扯得鲜血淋漓。济公叹道:"你看,连这身官皮都不要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此时王彪抱着弟弟尸身跪在济公面前,额头磕得鲜血直流:"求大师超度!"济公摸摸他头顶:"嗔心转慈悲,你弟弟已在莲台等你。"说着从破袈裟掏出一朵金色莲花,放在少年眉心,那尸首竟泛起安详笑容。
远处传来钱塘江的潮声。济公摇着破扇子唱起歌谣:"官袍原是缠身索,金银铸就枷锁牢。不如随我疯癫去,菩提树下吃酒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