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隐秘战线的战士徐佩珩回忆录
——《逝水留痕》读书分享会
区笑钗
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为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传承先烈不屈的民族精神,悦享文学书斋,黄木湾文学公社,黄埔图书馆等几个单位 8 月 10 日下午在黄埔区图书馆隆重举行了《逝水留痕》读书分享会。作家,老年大学文学讲习班学员,文学爱好者嘉宾共 80 多人参加了本次主题读书分享会。
分享会上,刘兰玲老师着重解读了抗战烽火中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八十载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息。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是全民族共赴国难的壮歌,是无数先辈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龙莆尧老师作为徐佩珩之子,带领大家走进“徐佩珩夫妇解放后的生活篇章”,让大家一同聆听那段充满希望与奋斗的岁月故事,感受他们在和平年代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况味。
随后,分享会以啦啦操、朗诵、合唱等形式,将书中的英雄故事一一搬上舞台。如投笔从戎、乔装出发、临危不惧、虎穴潜伏、发报员、抗战胜利、永久记忆…… 演出者们以艺术形式纷纷演绎那段不朽的荣光与深厚的情感。
《逝水留痕》全书分上下两册,共 767 页,50 多万字,于 2025 年 5 月初由黄木湾文学公社自筹资金重新出版。黄木湾文学公社以一次普通的出版行为,一次读书分享会演绎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守护了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正如池朝兴老师所说,这次出版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道理。
正如刘兰玲老师在再版后记里写道,作为隐秘战线抗日战士徐佩珩的回忆录,《逝水留痕》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史诗,更是抗战烽烟中千万无名星火的集体记忆。这部镌刻着“赤坚”电台密码的回忆录,本身就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摩尔斯电码,向新世纪传递着永不熄灭的精神光谱。在敌后潜伏的岁月里,化名余翠萍的徐佩珩与化名董瑞恒的丈夫龙学湖,把电台藏于泥墙之内,将天线伪装成晾衣竹竿,用 96 节手电电池串联成生命线。那些瞬间凝结的勇气早已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文明存续的精神图腾。
而分享会上的压轴情景剧《潜伏》正是由此改编,编剧孙艳在徐佩珩之子龙莆尧老师的授权与指导下完成创作,刘兰玲老师亲自演绎徐佩珩母亲一角,年轻演员张洋、张娉婷分饰董瑞恒、余翠萍(徐佩珩夫妇)。以情景剧的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再现黄埔夏园抗战隐秘战线上的女英雄徐佩珩及其丈夫龙学湖的抗战事迹,以艺术重现历史,以深情致敬英魂,引导大家在历史的深处汲取照亮前行的力量。就如主题会上主持人所说愿我们都能在光影与文字中,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的温度,珍视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
作者简介:
区笑钗,广州市开发区 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讲习班学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黄木湾文学公社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都市头条》、《北京头条》、印尼《千岛日报》、《黄木湾》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